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汉字的孳乳媒介 2
一、汉字的两种孳乳媒介 2
二、意义孳乳媒介 3
三、意象孳乳媒介 9
四、汉字的基础孳乳媒介 11
第二节 意象及其特性 16
一、意象的内涵 16
二、意象结构 18
三、意象的特性 19
第三节 意象和语言的关系 21
一、意象同概念及指向意义的关系 23
二、语形符号同意象和语义的关系 28
三、语义同概念和实相的关系 33
四、语象和语象义 35
第二章 字象和字象义 40
第一节 字象和字象结构 40
一、字象的涵义 40
二、字象结构 40
第二节 字象的结构化 43
一、字象结构化的涵义 43
二、字象结构化对汉字的影响 44
三、字象的结构化效应 49
第三节 字象的分类 52
一、基象的类型 53
二、衍象的类型 57
第四节 字象义与字义 59
一、指向意义和字象义的分类 59
二、字象义与字义的关系 61
三、字象义的特性 62
四、字象义与字象的关系 64
第五节 字形和字象的关系 65
一、字形与字象的基本关系 65
二、字形的象征性特性 66
三、字象的表征特性 68
四、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69
第三章 元象和图式 76
第一节 基象的分类 76
一、元象的表意原理 77
二、概象及其分类 80
三、图式及其分类 84
四、象符的内涵 89
五、基象分类之间的关系 97
第二节 元象和图式的特性 99
一、元象的特性 99
二、图式的特性 104
第三节 汉字孳乳中的元象和图式 107
一、元象与汉字的孳乳 107
二、图式与汉字的孳乳 111
第四章 字象的孳乳方式 115
第一节 孳乳方式的称谓和运用 115
一、孳乳方式的特征性称谓 115
二、孳乳方式的综合运用 125
第二节 通象映射的分类 131
一、譬喻映射 131
二、声响映射 133
三、图式映射 134
四、通象映射 136
第三节 转意基连映 136
一、意联点和转意点 137
二、字象的链式孳乳 140
三、联意基和转意基 142
四、转意基的分类 143
附录 字象视野中的假借 146
一、实词与虚词的意联关系 147
二、对假借的理解需要深化 149
第五章 意景和象域 153
第一节 意景与变视 153
一、意景的涵义 153
二、意景的分类 154
三、意景变视与象景转换 157
第二节 象域与连域转代 160
一、象域的涵义 160
二、连域转代和域象转换 161
三、象域的分类 167
四、汉字的象域孳乳 181
第三节 意范及其分类 185
一、意范及其成因 185
二、意范的分类 186
附录 对形声字的再认识 189
一、对于形声的理解需要全面 189
二、形声字声旁表意的间接性 190
三、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基础 191
第六章 析象与转文 194
第一节 析象及其分类 194
一、析象的涵义 194
二、析象的分类 195
第二节 连事转代和形旁置换 205
一、连事转代及其分类 205
二、一域多象 207
三、象域置换和形旁置换 210
第三节 析象孳乳与转文 213
一、析象孳乳和文字孳乳 213
二、转文及其类型 214
第四节 转文与六书的关系 219
一、转文与象形的关系 219
二、转文与指事的关系 219
三、转文与会意的关系 220
四、转文与转注的关系 220
五、转文与形声的关系 222
第七章 合象会意与构象 224
第一节 合象及其特征 224
一、合象与合象结构 224
二、合象的会意机理 225
三、合象的特征 227
第二节 会意结构 229
一、会意结构的涵义 229
二、会意结构的分类 230
第三节 会意指向 233
一、会意指向的涵义 233
二、会意指向的形成机制 234
三、会意指向的形成特性 236
第四节 会意结果与构象 237
一、会意结果的形成方式 237
二、构象与会意的关系 238
三、一般构象的分类 239
四、特殊构象的分类 243
五、概念合成构象 245
第五节 会意的心理区间 247
一、会意的心理区间和结构图 247
二、会意分析的表示方法 250
三、会意分析示例 252
第六节 象元的选择原则 254
一、一般象征与特殊象征兼顾 254
二、字形象征与字象表征兼顾 255
三、元象本义与文俗转意兼顾 255
四、日常体验与社会观念兼顾 255
五、元生字与衍生字兼顾 256
六、具体与抽象兼顾 257
七、映射与转代兼顾 257
八、字形分析与意源考训兼顾 258
附录 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区别 259
第八章 语象和语词的孳乳 261
第一节 声训和义解 261
一、声训的启示 261
二、义解的片面性 262
三、字象是训解的基础媒介 264
第二节 字象与词象的关系 265
一、字象与词象的涵义 265
二、字象和词象的比较 266
三、字象与词象的联系 269
四、字象与词象的差异 269
第三节 字象和词象的统合 272
一、字象和词象分训的局限 272
二、语象是字象与词象的统合 274
第四节 语象的孳乳原理 277
一、雀、爵、角的意联关系 277
二、雀、爵、角的孳乳方式 279
第五节 语象和语形孳乳 282
一、雀、爵、角可能的孳乳范围 282
二、雀、爵、角部分衍生词的分析 284
第六节 字象与词象的耦合 294
一、双语象表意文字 294
二、字象与词象的耦合原理 294
三、汉字的认知性质 297
四、字象具体和词象抽象的认知成因 300
附录 雀、爵、角可能衍生词的语象分析 301
一、族、镞、孑、矫、轿、衞、酷 301
二、斠、谷、曰、叫、壳 303
三、足、捉、促、卒(猝) 304
四、珏、玦、決、缺、玉、岳 305
五、月、戉、敫、斡、沃 306
六、局、挶、匊、掬、菊 308
七、節、绝、结、诘、桔、拮 309
八、桀、最、蕞、兀、位 310
九、曲、崛、倔、掘 312
第九章 语象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313
第一节 语象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 313
一、语象学同认知语言学的联系 314
二、语象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 314
第二节 语象学与文字学的关系 316
一、汉字的本义考训和元衍关系的分析 316
二、组合字的会意结构分析 326
第三节 语象学同语源音韵学的关系 331
一、语象学同语源学的关系 332
二、语象学同音韵学的关系 334
参考书目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