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李续 1
序二 高度 1
前言 1
上编 3
第一章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民间舞蹈 3
第一节 民间舞蹈初发的新石器时期 3
第二节 民间舞蹈进入宫廷礼乐的先秦时期 6
第三节 彰显民间舞蹈的秦汉时期 8
第四节 吸纳百川的隋唐歌舞 11
第五节 民间舞蹈多元化的宋元时期 13
第六节 继往开来的明清两代民间舞蹈 15
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布与种类 19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布 19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类 30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 42
第三章中国跨界民族舞蹈 50
第一节 中国跨界民族的基本情况 51
第二节 跨界民族舞蹈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同构 59
第三节 跨界民族舞蹈的变异和彼此的差异 74
第四章 多维空间传承发展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87
第一节 政治因素主导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87
第二节 商业运作模式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97
第三节 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106
第四节“非职业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113
第五节 健身热潮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122
第六节 海外蓬勃兴起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129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137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基本特征与传承方式 140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舞蹈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142
第三节 中国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舞蹈抢救和保护的历史轨迹 145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 147
第五节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民间)舞蹈项目 149
第六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舞蹈”名录项目 150
第六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功能 156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功能、文化和民间舞蹈 156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祭祀功能 160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功能 172
第四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社交功能 183
第五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娱乐功能 189
第七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197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基础理论研究 197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应用理论研究 208
第三节 民族民间舞的研究方法 215
下编 239
第八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及特征 239
第一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念诠释 240
第二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脉络解读 256
第三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性质分析 267
第九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科创建 273
第一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萌芽(1954年前期的职业民间活动) 273
第二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启蒙(1954—1978) 281
第三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科创建(1978年至今) 287
第十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特点及其课程探索 303
第一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 303
第二节 职业化舞蹈表演特点 307
第三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教学探索 316
第十一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332
第一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特征 332
第二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 346
第三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建设 368
第四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 376
第五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评价 385
第十二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 38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初探 3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专业化的探索 396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创作多样性的追求 405
第四节21世纪历史性回顾与开拓性反思 418
第十三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评论与赏析 433
第一节 界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评论的视角 433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评论的理论模式 436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评论的操作模式 438
第四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分析示例 444
第十四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展望 470
第一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 470
第二节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485
跋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