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动车原理 1
1.1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特性 1
1.1.1 发动机指示指标 1
1.1.2 发动机有效指标 3
1.1.3 发动机特性 4
1.2 机动车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 11
1.2.1 机动车使用性能概述 11
1.2.2 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13
1.2.3 燃料经济性及其评价指标 14
1.2.4 制动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15
1.2.5 操纵稳定性及其评价指标 15
1.2.6 环保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18
1.2.7 平顺性和通过性及其评价指标 20
第2章 机动车检测技术基础 23
2.1 概述 23
2.1.1 汽车技术状况 23
2.1.2 机动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的含义与目的 24
2.2 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25
2.2.1 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简介 25
2.2.2 国内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简介 26
2.3 检测站的职能和分类 27
2.3.1 检测站的职能 27
2.3.2 检测站的分类 27
2.4 检测站工位设置和检测项目 29
2.4.1 安全环保检测线 29
2.4.2 综合检测线 31
2.5 检测站微机控制系统 33
2.5.1 微机网络系统的结构 33
2.5.2 检测线联网控制模式 36
2.5.3 微机网络各子系统的功能 38
第3章 发动机综合分析仪 40
3.1 结构与原理 40
3.1.1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40
3.1.2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装置的基本组成 41
3.2 发动机功率检测 44
3.3 点火系统检测与波形分析 44
3.3.1 点火系检测 44
3.3.2 汽油机点火过程波形特征 46
3.3.3 发动机点火正时检测及其故障诊断 48
3.3.4 白金(触点)参数检测与诊断 50
3.3.5 点火高压值及其故障诊断 51
3.3.6 单缸动力检测及其故障诊断 52
3.3.7 点火系统故障波形分析 52
3.3.8 不同汽缸次级点火电压波形对比分析 53
3.4 起动系统参数及汽缸的相对压力检测 54
3.4.1 测试导线的连接 54
3.4.2 测试 55
3.4.3 起动系统参数分析 55
3.5 充电系统检测 56
3.5.1 测试导线的连接 56
3.5.2 检测过程 56
3.5.3 充电系统数据及波形分析 56
3.6 进气胶管真空压力波形检测 56
3.7 柴油机供油系参数检测 57
3.7.1 波形分析 57
3.7.2 怠速稳定性的测量 58
3.8 操作与维护 58
3.8.1 分析仪主机与下位机或灯屏通信失败 58
3.8.2 接上初级信号传感器后没有转速信号 58
3.8.3 蓄电池内阻过高并且电流测试数据失真 58
3.8.4 测试过程中的死机 58
3.8.5 起动系测试过程中计算机不能控制断火 59
3.8.6 接上初级信号传感器后发动机不能起动 59
3.8.7 柴油车转速不稳 59
3.8.8 起动电压测试结束后,发动机仍不能起动 59
3.8.9 被测车辆转速达不到测功转速上限 59
第4章 汽车底盘测功机 60
4.1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与原理 60
4.1.1 底盘测功机的功能 60
4.1.2 底盘测功机的结构与原理 60
4.1.3 汽车底盘测功机的构造 62
4.2 影响底盘测功机测试精度的因素 68
4.2.1 机械阻力对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测定值的影响 68
4.2.2 风冷式电涡流功率吸收装置的冷却风扇对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测定值的影响 69
4.2.3 滚动阻力对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测定值的影响分析 69
4.3 操作与维护 70
4.3.1 操作 70
4.3.2 维护 71
第5章 制动试验台 72
5.1 制动检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72
5.1.1 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 72
5.1.2 平板式制动试验台简介 75
5.2 制动试验台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 77
5.2.1 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操作规程 77
5.2.2 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操作规程 78
5.2.3 制动检测标准 79
5.2.4 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指标计算过程分析 80
5.2.5 制动结果判定 81
5.3 设备维护与故障分析 83
5.3.1 制动试验台的维护 83
5.3.2 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的维护 83
5.3.3 平板式制动试验台的维护 84
第6章 废气分析仪和烟度计 85
6.1 概述 85
6.1.1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85
6.1.2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86
6.2 结构与原理 86
6.2.1 废气分析仪结构与原理 86
6.2.2 烟度计结构与原理 90
6.3 操作与结果判定 91
6.3.1 废气分析仪操作和结果判定 91
6.3.2 滤纸式烟度计操作和结果判定 95
6.3.3 不透光度计的操作和结果判定 96
第7章 前照灯检测仪 98
7.1 结构与原理 98
7.1.1 前照灯检测仪构造 98
7.1.2 前照灯测量原理 102
7.2 操作与结果判定 104
7.2.1 聚光式前照灯检测仪 104
7.2.2 屏幕式前照灯检测仪 104
7.2.3 投影式前照灯检测仪 104
7.2.4 自动追踪光轴式前照灯检测仪 105
第8章 侧滑试验台 106
8.1 侧滑试验台的结构与原理 106
8.1.1 双板联动式侧滑试验台的结构 106
8.1.2 双板联动式侧滑试验台的测量原理 107
8.1.3 单滑板侧滑试验台的测量原理 108
8.2 侧滑试验台的操作与结果判定 109
8.2.1 侧滑检验台操作 109
8.2.2 检测结果判定 109
第9章 四轮定位仪 110
9.1 四轮定位仪的结构与原理 110
9.1.1 四轮定位仪的结构 110
9.1.2 四轮定位的测量原理 110
9.2 四轮定位仪操作与结果判定 112
9.2.1 基础知识 112
9.2.2 四轮定位的检测 112
9.2.3 注意事项 120
9.2.4 四轮定位仪的维护 120
9.2.5 检测结果分析 120
9.2.6 四轮定位的调整方法 121
第10章 车速表试验台 122
10.1 结构与原理 122
10.1.1 车速表试验台结构 122
10.1.2 车速表试验台检测原理 124
10.2 操作与结果判定 125
10.2.1 操作过程 125
10.2.2 结果判定 127
10.3 车速表故障的检查和调整 127
10.3.1 车速表指针摇摆不定或抖动的调整 127
10.3.2 车速表指针不动的调整 128
10.3.3 车速表工作正常而里程表字鼓不转时的调整 128
10.3.4 车速表指示误差超过规定范围 128
第11章 车轮动平衡仪 129
11.1 车轮动平衡仪结构与原理 129
11.1.1 车轮平衡检测的必要性 129
11.1.2 引起车轮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129
11.1.3 车轮的静平衡与动平衡 129
11.1.4 车轮平衡检测的判定标准 132
11.2 车轮平衡仪的使用与维护 132
11.2.1 车轮平衡检测机理 132
11.2.2 测量前的检查与准备 133
11.2.3 就车式车轮动平衡仪及使用方法 133
11.2.4 离车式车轮动平衡仪及使用方法 135
第12章 车辆外观检测 137
12.1 概述 137
12.1.1 技术状况变坏的具体表现 137
12.1.2 外观检测项目与检测流程 137
12.2 外观检测方法与检测记录 141
12.2.1 外观检视主要设备 141
12.2.2 送检车辆的准备 141
12.2.3 汽车外观检查方法 141
12.3 外观检测结果判定 141
第13章 机动车电气故障的诊断排除 144
13.1 电气故障诊断流程 144
13.1.1 电子控制系统的维修与诊断误区 144
13.1.2 检测诊断的一般程序 146
13.1.3 检测诊断的基本方法 147
13.1.4 确认故障部位的方法及维修注意事项 151
13.1.5 汽车电路故障检测与诊断 153
13.2 检测仪器的使用 156
13.2.1 汽车维修中常用量具的使用 156
13.2.2 常用检测设备的使用 159
13.2.3 万用表的使用 159
13.3 传感器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161
13.3.1 汽车传感器概述 161
13.3.2 汽车传感器易发故障及故障结果 167
13.3.3 常用传感器故障检测与诊断 169
第14章 机动车维护 174
14.1 汽车维护的分级 174
14.1.1 汽车定期维护 174
14.1.2 汽车非定期维护 177
14.2 机动车一级维护的重点项目 183
14.2.1 汽车一级维护的作业内容 183
14.2.2 汽车一级维护重点项目 183
14.3 机动车二级维护检测项目 185
14.3.1 二级维护具体检测项目 185
14.3.2 二级维护基本作业项目 185
14.3.3 二级维护竣工要求 189
14.4 汽车维护作业中的工艺组织、注意事项和安全规则 190
14.4.1 工艺组织 190
14.4.2 注意事项 191
14.4.3 安全规则 192
第15章 机动车常用运行材料 194
15.1 机动车燃料与润料 194
15.1.1 机动车燃料的牌号、规格及使用性能 194
15.1.2 机动车燃料对机动车使用的影响 198
15.1.3 机动车燃料的选用 199
15.2 机动车润滑油与润滑脂 200
15.2.1 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及应用 200
15.2.2 汽车齿轮油 205
15.2.3 汽车液力传动油的性能及应用 208
15.2.4 汽车减振器油 211
15.2.5 汽车润滑脂 213
15.3 汽车轮胎 219
15.3.1 汽车轮胎的构造、类型与规格 219
15.3.2 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 223
15.4 汽车防冻液、汽车空调制冷剂 225
15.4.1 汽车防冻液规格及特性 225
15.4.2 汽车空调用制冷剂规格及特性 226
第16章 机动车节能与污染防治技术 227
16.1 机动车节能技术 227
16.1.1 机动车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227
16.1.2 整车节能技术和机动车运用节能技术 227
16.2 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 239
16.2.1 机动车污染种类及危害 239
16.2.2 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排放净化控制的主要措施 244
16.2.3 机动车的噪声防治技术 253
第17章 机动车技术评估 256
17.1 机动车技术评估的概念 256
17.1.1 机动车技术评估定义 256
17.1.2 机动车技术评估要素组成 256
17.2 机动车技术评估内容和技术要求 256
17.2.1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 256
17.2.2 机动车维修质量评估 257
17.2.3 事故车鉴定评估 262
17.2.4 旧机动车鉴定评估 271
17.3 机动车质量检验 281
17.3.1 汽车二级维护竣工出厂检验 281
17.3.2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检验 283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