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文化视野中的副刊变迁 1
一、研究缘起:文化变迁与副刊的发展 1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副刊变迁研究命题的提出 4
三、研究综述 7
第二节 副刊:文化与报业结合的独特形态 10
一、副刊的界定 10
二、副刊研究的两个维度 17
三、本书的资料来源、研究思路及篇章结构 22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副刊发展的动因分析 25
第一节 时代的喧嚣与转型的深人 26
一、大众文化全面登堂入室 28
二、全球化语境下消费主义的盛行 30
三、社会心理以及受众审美文化诉求的变化 33
四、网络社会背景下的新文化景观 35
第二节 多层媒介环境制约下的报纸副刊 37
一、社会变迁对大众传媒体系的影响 38
二、极速化传媒时代报纸及副刊的生存空间 40
三、报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与人文环境 44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副刊的发展方向 46
一、精英主导的文人副刊向大众化副刊转变 46
二、新闻的文学化与副刊的新闻化 53
三、媒介生态环境制约下的副刊位置 56
第二章 传统文艺副刊式微 66
第一节 副刊的文学传统 67
一、近代报纸副刊的文学传播意义 67
二、作为现代文学生产场中的枢纽 68
三、副刊在当代文学生产场中的作用减弱 70
第二节 文艺副刊式微的文化透视 72
一、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边缘化 73
二、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对文艺副刊的冲击 75
三、市场化与文艺副刊的局限 77
第三节 文学性与新闻性的消长 80
一、文学性的泛化与文艺副刊式微 80
二、从沉默的文学载体到话语权力膨胀的大众传媒 82
三、对副刊文学性与新闻性的思考 85
四、文艺副刊的坚守与分化 86
第三章 副刊的生产与接受 90
第一节 副刊生产机制的转型 90
一、副刊生产的市场化转换 91
二、策划性:从来稿加工向大众话题拓展 93
三、副刊的经营与运作 95
四、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调控: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奖的设立 97
第二节 生产主体和接受主体身份的变迁 99
一、报纸副刊的作者群:从文学青年到职业写手 99
二、副刊编辑:由传统文人到新媒体知识分子 102
三、究竟谁在阅读今天的报纸副刊 105
第三节 生产机制转换下副刊文体的选择与创造 108
一、副刊文体的特点 109
二、生产机制转换下副刊文体的发展 110
三、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副刊文体 112
第四章 从一元到多元的副刊形态 123
第一节 报业格局的变迁与副刊形态的多元化 123
第二节 作为主流文化阵地的机关报副刊 125
一、机关报副刊的历史传统及其功能定位 125
二、走向市场的机关报及其副刊的发展 128
第二节 晚报副刊的闲和趣 135
一、晚报特色及其副刊个性 135
二、“以不变应万变”的晚报副刊老字号 140
第四节 部市报副刊的大众化品格 145
一、脍炙人口的大众文化快餐 145
二、怀旧情调与市井幽默 148
三、世纪之交都市报副刊的新走向 150
第五章 反思与前瞻 152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副刊发展的文化反思 152
一、副刊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其思考 152
二、副刊在报纸中的存在及其必要性思考 157
三、副刊的媚俗化与消费意识形态的入侵 161
第二节 解读时代报纸副刊的走向与思考 164
一、“解读”时代的来临及副刊的发展趋向 164
二、由单向解读到多元沟通——建构作为公共论坛的报纸副刊 167
附录一 副刊的应变与超越——访《四川日报》副刊部主任伍松乔 171
附录二 对《成都晚报》副刊主编卢泽明的访谈 175
附录三 对《天府早报》副刊主编石维的访谈 177
附录四 对四川报纸副刊编辑的问卷调查 179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