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祥智,毛飞,伍振军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9202795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先结合我国农村发展实践,分析了我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原因,以及未来继续稳定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现实选择;其次剖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转出农户、转入主体、村集体和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与行为倾向,并梳理了各地所探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与管理制度;然后探讨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特征与培育路径;最后深入分析了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与政策手段,以期对我国的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供借鉴。

第1章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理论评价与现实选择 1

第1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形成和演化 1

一、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形成及其内涵 1

二、农村改革后保留土地集体所有和“统一经营”的原因 5

三、家庭经营的优势在哪里? 11

第2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5

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既有缺陷亟待弥补 16

二、新形势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0

第3节 如何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7

一、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7

二、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31

第4节 对几个重大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42

一、农村土地制度走向:国有、集体所有还是私有 43

二、农村宅基地置换与农民市民化 47

三、农业现代化与规模经营 51

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是耶?非耶? 60

第2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 63

第1节 引言 63

第2节 文献综述 64

一、有关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必要性研究 64

二、有关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影响因素的研究 65

三、有关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带来的影响研究 67

第3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与特点 70

一、部分地区农地流转面积已达相当水平,规模化流转趋势明显 70

二、大部分农户有农地流转行为,农户多倾向于短期转出农地 70

三、转包和出租是主要流转形式,口头协议仍然比较普遍 71

四、村集体积极参与农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开始兴起 72

五、流转租金地区差异大,价格调整机制正在形成 73

六、流转市场初步建立,各地鼓励农地规模化流转政策纷纷出台 73

第4节 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4

一、农户劳动力转出决策分析 75

二、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分析 77

三、农户农地转出的基本逻辑及实证分析 79

第5节 农地规模转入和经营实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82

一、农地规模经营动因分析 82

二、农地规模转入影响因素分析 83

三、农地长期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85

第6节 现行政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分析 88

一、农地流转政策对转出意愿的影响 88

二、农地流转政策对转入意愿的影响 89

三、农地流转政策对转入实现的影响 91

第7节 “长久不变”和土地流转 92

一、引言 92

二、怎样科学理解“长久不变”的内涵 93

三、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流转的推动 94

第8节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96

第3章 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征与土地流转 104

第1节 市民化能力、权益认知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 104

一、引言 104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说 105

三、变量选择、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107

四、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110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112

第2节 兼业程度、地权期待与农户的土地退出意愿 115

一、引言 115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说 116

三、模型设定、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118

四、模型检验与估计结果分析 121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125

第3节 农户土地流转与农业负债投资 127

一、引言 127

二、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130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描述 132

四、实证结果与解释 137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142

第4节 土地流转中村委会的行为与角色定位 147

一、村委会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 148

二、村委会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形成机制 151

三、村委会过度介入土地流转可能引发的问题 154

四、政策建议 156

第5节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157

一、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4种主要模式 158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费用及其函数 163

三、政府主体行为及其对交易费用的影响 167

四、政策建议 172

第6节 城市周边农地流转参与主体的行为研究 177

一、成都市土地流转特征与参与主体概况 177

二、文献综述和分析模型 179

三、参与主体行为的实证检验 182

四、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3

五、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建议 184

第7节 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 187

一、导言——有关规模经营的讨论 187

二、解决耕地细碎化的途径 189

三、中介协调型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 191

四、村社实例——肥西县丰乐镇河湾村 192

五、一点引申 195

第4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制度研究 200

第1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现状 201

一、流转面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规模化流转趋势明显 201

二、流转形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流转结构趋向均衡 201

三、土地流转以农户间流转为主,多元化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202

四、推进土地确权,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基础条件 202

五、完善流转管理,建立健全规范化工作制度和规程 203

六、强化流转服务,培育良好的土地流转市场环境 203

第2节 农业经营能力审查、风险保证金和流转合同管理制度 203

一、逐步引入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 204

二、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 206

三、加快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 206

第3节 构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 208

一、土地流转服务供需分析 208

二、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与队伍建设 210

三、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212

第4节 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经验 213

一、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相关经验 213

二、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经验 217

三、对我国内陆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启示 220

第5节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21

一、工商企业租赁土地的经营风险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 222

二、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建设问题 222

三、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设计问题 224

四、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建设问题 225

五、农民以承包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问题 226

六、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227

七、家庭农场发展问题 228

第5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问题研究 230

第1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要性、形式及对策建议 230

一、引言 230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规模经营历程 232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意义 233

四、培育什么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36

五、怎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43

第2节 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生成机制与效应 248

一、家庭农场的定义及其特征 249

二、家庭农场的生成机制 253

三、家庭农场的效应分析 257

四、结论与思考 260

第3节 家庭农场的实践界定、资格条件与登记管理 262

一、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263

二、家庭农场的实践界定 267

三、家庭农场的资格条件 270

四、家庭农场的登记管理 274

五、几点思考 277

第4节 土地股份合作与生产专业承包 279

一、相关文献综述 279

二、苏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的制度选择 280

三、苏州市对“生产专业承包”经营体制的探索 284

四、“土地股份合作、生产专业承包”经营体制与其他经营体制比较研究 286

五、“土地股份合作,生产专业承包”经营体制的潜在风险与适用条件 288

第5节 精英行为、制度创新与农民合作社成长 291

一、引言 291

二、农户合作的理论分析:从集体行动到精英选择 292

三、案例分析:精英主导下的合作社创新成长 294

四、结论与启示 299

第6章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土地制度和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302

第1节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背景、进程及手段 302

一、引言 302

二、日本农业现状及农地改革的背景 302

三、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305

四、日本农地改革的主要作法 309

五、对我国的启示 317

第2节 日本市民农园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21

一、引言 321

二、日本市民农园的类型及发展现状 321

三、日本市民农园的法律及政策环境 324

四、日本市民农园创办的主要流程 327

五、我国市民农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329

六、日本市民农园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30

第3节 小地主、大佃农:我国台湾地区第三阶段农地改革评析与借鉴 333

一、引言 333

二、“小地主大佃农”政策的背景和过程 334

三、“小地主大佃农”政策的内容 336

四、“小地主大佃农”政策的保障措施 338

五、政策评价与借鉴 340

第4节 改写台湾农业史:我国台湾地区农地银行的运作与借鉴 344

一、引言 344

二、台湾地区农地银行的推行经过和筹备内容 345

三、台湾地区农地银行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348

四、台湾地区农地银行的成效与借鉴 350

五、结语 352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