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论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论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9
第一章 新月社考论 13
第一节 新月社名称由来和缘起 14
一 新月社名称由来 14
二 新月社缘起 16
第二节 新月社始末 18
第三节 新月社创始人和新月社成员 25
第四节 新月社不是文学社团流派 31
第二章 新月诗派考论 34
第一节 新月诗派名称由来 34
第二节 新月诗派形成和瓦解时间、分期及主要园地 37
第三节 新月诗派成员辨析 43
第四节 新月诗派与格律诗派的关系 52
第五节 新月诗派与新月社的关系 57
一 新月诗派主要园地《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社无关 57
二 新月诗派与新月社有少数成员重叠 59
第三章 新月派考论 61
第一节 新月派名称由来、起始和瓦解时间 61
一 新月派名称由来 61
二 新月派的起始和瓦解时间 63
第二节 新月派中有“派” 64
一 新月诗派是新月派的一个分支 64
二 因文学观念不同而派中有“派” 67
三 因文体不同而派中有“派” 68
第三节 新月派成员身份考辨 70
一 辨认成员身份的依据 70
二 若干成员身份考辨 73
第四节 新月派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他文学社团流派的关系 85
一 清华文学社:前期新月诗派的渊源 85
二 创造社:新月派曾经的“同调者” 87
三 现代评论派:介于前期创造社与新月派之间的“我们” 94
四 京派:新月派的余绪 98
第四章 新月派重要成员若干史实考 101
第一节 徐志摩生平史实新考 101
一 求学杭州府中行实考辨 101
二 求学沪江大学行实释疑 106
三 何时开始接手《晨报副刊》 114
四 不是新诗格律化“始作俑者” 115
五 为中华书局主编“新文艺丛书”考述 122
第二节 闻一多与新月派关系新辨 128
一 闻一多与新月社 128
二 闻一多与《晨报副刊·诗镌》 129
三 闻一多与《新月》 133
四 闻一多与《诗刊》《新月诗选》 134
五 闻一多与新月诗派 136
第三节 闻一多、方令孺恋情考述 142
第四节 陈学勇编《林徽因年谱》补正 147
第五节 刘梦苇出生日期考辨 157
第五章 新月派传媒考论 161
第一节 新月派传媒的生态环境及生存、发展形态 162
一 新月派传媒的生态环境 162
二 新月派传媒的生存、发展形态 166
第二节 《晨报副刊·诗镌》考论 173
一 《晨报副刊·诗镌》创刊、停刊及名称由来 173
二 《晨报副刊·诗镌》与前期新月诗派——兼论《晨报副刊·诗镌》的文学史意义 186
第三节 《新月》考论 197
一 《新月》实际出版日期考 197
二 《新月》发表文章数量统计及分析 215
三 《新月》作者群及其个体命运 225
第四节 《诗刊》若干出版问题考述 247
一 创刊缘由 247
二 创刊经过 250
三 编辑出版情况 254
第五节 新月书店若干问题考辨 262
一 创办原因 262
二 开始运营的时间 263
三 闻一多、梁实秋与新月书店 267
四 新月书店经理及其更替 269
五 新月书店开办时股金数额 277
第六节 《学文》月刊:新月派的余晖 279
一 《学文》月刊是新月派刊物 280
二 从《学文》月刊看后期新月派的分化 284
第六章 新月派佚作考录 291
第一节 《梦家诗集》版本再考 292
一 《梦家诗集》版本沿革 292
二 初版与第三版及其汇校 293
三 再版本 294
四 关于初版本与再版本几种说法的考订 297
第二节 梁宗岱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汇校 299
第三节 徐志摩《威尼市》为译作考 305
第四节 新月派作家佚作存目 306
一 徐志摩散佚诗文和书信 307
二 方玮德诗文补遗 310
三 刘梦苇遗作补述 310
四 朱大枏诗文补遗 311
五 方令孺诗文补遗 312
六 于赓虞集外译诗 314
七 臧克家佚诗四首、挽联一则 316
八 凌叔华佚文、佚信 316
九 卞之琳散佚诗文存目 318
十 《胡适全集》佚文、佚诗、佚信 320
十一 《储安平集》未收作品存目 337
参考文献 351
附录一:新月同人简况表 360
附录二:《新月》各期出版日期与实际出版日期对照表 373
附录三:《新月》广告中的新月书店新书目录 375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