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形的表面形象——形态构成基础 1
第一章 形论 2
1.1.1形的认知 2
1视觉心理的五种形象 2
2图、底分离 3
3形何以制胜 5
4距离与感知 6
5综合刺激与复合反应 8
1.1.2广义的多视角论形 8
1自然形的审美价值 8
2生命的逻辑形式——有机生长之形 11
3由视觉建构的完形——格式塔之形 15
4不受内容约束的形式自主——有意味的形式 21
5形的记号性与符号性 26
6传统审美理论的形论 28
7拆解、重构的解构之形 30
8艺术中的人与自然 31
1.1.3形的功效性 33
1形是有组织结构化的整体 33
2表情性与表意性 35
3用于空间的限定 36
4形的力感与动感 37
5形对行为的影响 41
6形的信息涵纳 41
7多元与共生 43
8形的多层次性 45
1.1.4形的创造 47
1艺术创造了什么 47
2形式是艺术创作的母题 47
3艺术创作是自由想象的发挥 47
4艺术创造需要激情与灵感 47
5建筑创作浅谈 50
第二章 形构 59
1.2.1概述 59
1.2.2现代构成的方法与趋势 59
1.2.3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形态构成 65
1简述 65
2构成的元素 66
1.2.4建筑形态的外在影响因素 72
1.2.5影响建筑形态的内在因素 73
1以内在建筑结构为支撑的形态构成 73
2以生态学和仿生学为支撑的建筑形态 77
3以现代信息和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建筑形态 81
4基于功能决定论的形态构成 81
1.2.6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形式 82
1.2.7行为场所的营构 90
1.2.8“路”的哲学 95
1.2.9形的边界形态 98
第三章 形变 103
1.3.1形变之“道” 103
1化而裁之谓之“变” 103
2传统文化中有关形变的理论 104
1.3.2形变的常用方法 107
1形的简约 107
2形的拓扑变化 110
3形的同构 110
4形的驯化 113
5形的异化 116
6片段联想 119
7视错觉的利用 119
第二篇 形的意象层面——环境景观营构 122
第一章 形具神生,景自心成 122
2.1.1景观漫议 123
1什么是景 123
2景观的涵义 123
3什么是好景观 124
4景观资源的开发 126
2.1.2大众行为与景观设计 127
2.1.3普通人对艺术的欣赏 129
2.1.4景观的识别与认同 130
第二章 建筑的景观构成 132
2.2.1城市中的巨型“雕塑”——建筑景观 132
2.2.2建筑的体造型 133
2.2.3建筑的表面肌理 138
1平面构成法 138
2由凹凸体块构成的建筑肌理 142
2.2.4色彩是情、景互动的一种媒介 145
2.2.5城市构筑设施景观 147
2.2.6建筑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149
第三章 环境组景 158
2.3.1概述 158
2.3.2传统造园手法的借鉴 159
2.3.3走出画室的艺术新天地 163
1模拟自然原型的大地艺术 163
2公共艺术:城市景观的新形式 167
3墙画与景屏:别具一格的垂直界面 169
2.3.4立体化、复层化、袖珍式的景观 173
2.3.5都市中的原生态 179
2.3.6社区景观:精神的家园 188
1以家为核心的社区环境 188
2邻里单元与园厅的组景 189
3诗意地栖居 195
2.3.7美化、绿化、净化相结合的绿化造景 200
2.3.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环境水景 210
2.3.9“石不能言最可人”——以石造景 218
2.3.10脚下的艺术:环境空间的底界面 225
2.3.11环境景观小品:小宇宙,大文章 233
1标识系统 233
2街具小品 235
2.3.12环境雕塑 238
第四章 景观中介——主、客体间的传媒介子 242
2.4.1主体、客体与媒体 242
2.4.2以建筑作为媒介的景观创作 247
2.4.3点题入境:以文字为媒介 252
第三篇 形的意蕴层面——意境与情感内涵 253
第一章 意境浅释 253
3.1.1人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 254
1什么是意义 254
2含意—开启情感之门的金钥匙 255
3.1.2意境浅释 259
3.1.3中国人的文化心态 262
3.1.4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特性 264
3.1.5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及其美学观 266
1儒家的美学观 266
2道家的美学观 267
3禅宗的美学观 271
3.1.6意境的造景方法 279
1着眼于境,始自于形 279
2多元共生,雅俗共赏 279
3景观与场所,重在组织与营造 280
4情景合一,寓情于景,以景动情 281
第二章 建筑与环境的意境 284
3.2.1理念导航,直达彼岸 294
3.2.2以家为模,宾至如归 296
3.2.3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301
3.2.4融入生活的诗画情 303
3.2.5利用象征表达建筑涵义 307
3.2.6意境与缘 309
第三章 形式心理感应与意境创造 310
3.3.1形式的心理反应 310
3.3.2雄浑之境 311
3.3.3奇秀之境 311
3.3.4险峻之境 316
3.3.5幽深之境 320
3.3.6旷境与奥境 321
3.3.7含蓄之境 324
第四章 现代人的时尚之境 329
3.4.1现代人逸乐取向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329
3.4.2松弛之境——快节奏、慢生活、软设计 329
3.4.3诙谐与幽默 331
3.4.4向自然与历史复归 337
3.4.5小城故事多,乡土人情重 339
第五章 情感与形式 345
3.5.1艺术乃情感的符号 345
1情为何物 345
2艺术与情感 346
3.5.2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需情感投入 350
3.5.3变激动为感动 351
3.5.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艺术走进生活 352
3.5.5人性为本,物性为用的设计理念与创作实践 353
3.5.6人性的沦丧与复归 356
3.5.7建筑空间的情感序列 358
1序列构成 358
2欣赏动力发动——促进审美情绪的泛化 373
3继时性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374
3.5.8生态休闲 381
3.5.9主题性抒情场所的营构 387
1爱情是人生的永恒主题 387
2儿童的乐园 391
3老年和弱势群体的场所营构 396
4城市中的特色街区 398
3.5.10洋为中用,包容共生:借鉴地中海风情 402
结束语 404
主要参考书目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