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在“文人”与“士大夫”之间 1
方法篇 21
文化诗学的基本特征与操作路径 22
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 38
“中国文化诗学”的源流与走向 68
儒学篇 89
“中”在儒学思想中的核心位置 90
儒学的基本范畴——“心” 105
“敬”的历史含义及其多向价值 120
“时”——兼论儒家处世之灵活性 130
“自然”范畴的三层内涵 141
“自得”——兼谈宋学对宋代诗学的影响 159
“涵泳”——兼谈道学与宋代诗学的内在联系 171
“体”——中国古代儒学之运思方式探微 182
“雅俗” 200
儒学体系中的“乐”范畴 217
儒家人格境界向文学价值范畴的转换 230
士人与君权的共谋: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轨迹 243
儒学现代性问题之反思 264
诗学篇 289
《诗经》意义生成的文化空间 290
《周颂》与“正雅”的意识形态功能 312
先秦“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 326
作为“立法”策略的孔子诗学 338
孟子的认同意识及其在诗学上的表现 352
荀学与思孟学派的差异及荀子诗学的独特性 371
汉儒的意识形态建构与《毛序》传承的逻辑轨迹 391
毛、郑《诗》学“正变”说之合理性 409
郑玄诗学 434
“名士”与文人趣味之关联 456
西汉后期主流话语中“文”的含义及其文化意蕴 488
从诗歌功能的演变看文人趣味之生成 509
中国古代“作者”观的生成演变及其文化意味 529
汉代帝王与文人趣味之形成 546
汉代“论”体的演变及其文化意味 571
汉魏之际“文人”身份特征及其文学表征 588
后记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