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什么是比较文学 1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7
第一节 内部原因 7
第二节 外部原因 10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13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历史 13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确立与发展 15
第四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和体系 32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32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 34
第一篇 影响研究 43
第一章 影响的类型 43
第二章 流传学 53
第一节 流传学的渊源、定义、特征和研究范围 53
第二节 流传学的研究类型与模式 56
第三章 渊源学 69
第一节 渊源学的起源、定义和特征 69
第二节 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71
第四章 媒介学 79
第一节 媒介学的渊源、定义 79
第二节 媒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的关系 80
第三节 媒介学的分类 81
第四节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84
第二编 平行研究 88
第一章 文类学 88
第一节 文类学及其研究方法 88
第二节 文类学研究的对象 90
第三节 文类学研究的内容 94
第二章 主题学 102
第一节 主题学的产生及其历史 102
第二节 主题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104
第三节 案例分析:印度文学在东亚文学中的触媒作用 110
第三章 形象学 121
第一节 形象学的发展历史 121
第二节 形象学的基本概念 123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对象 125
第四节 形象学的基本特征 127
第五节 形象学反思与前景 129
第六节 形象学案例分析 130
第四章 比较诗学 140
第一节 比较诗学的概念、基本特点和意义 140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42
第三编 其他类型研究 172
第一章 接受研究 172
第一节 接受研究的几个基本概念 172
第二节 接受理论的基本观点 175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 177
第四节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 179
第五节 接受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模式 183
第六节 接受研究经典案例 186
第二章 跨学科研究 199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的范畴及学理依据 199
第二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 201
第三节 文学与心理学 212
第四节 文学与宗教 229
第五节 文学与哲学 240
第六节 文学与自然科学 251
第三章 阐发研究 255
第一节 阐发研究概述 255
第二节 阐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65
第三节 结构主义批评在阐发研究中的应用 275
第三节 原型批评在阐发研究中的应用 279
第四节 阐发研究示范 282
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