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旨趣 1
第二节 内容述要 3
第二章 皮锡瑞传略 9
第一节 略述生平及其著作 9
第二节 清代学术风潮及时代背景对皮氏之影响 12
一、清代学术风潮 12
(一)讥宋学 12
(二)崇汉学——以小学求证 13
(三)通经致用——以经今文学为说 16
二、皮氏所处之时代背景 18
(一)政治与外交背景 18
(二)社会情势 19
第三节 经学立场 21
第三章 易学主张 27
第一节 皮锡瑞易学渊源 27
一、主汉易之思想渊源 27
二、贬宋图书学之思想渊源 30
三、「孔子作卦爻辞」说之根据 32
四、焦循易学对皮氏之启发 34
第二节 周易之基本精神 38
一、变易不易皆易之大义 38
(一)皮氏论《周易》大义及其用心之商榷 38
(二)周易其他精神 44
二、易为指导人生义理作 47
第三节 易说多依托不当崇信伪书 51
第四节 解易之途迳 54
一、象数与义理 54
(一)象数 55
(二)义理 57
(三)象数与义理之关系 59
二、假借与转注 62
(一)以焦循之说为证 62
(二)皮氏之引伸应用 64
第五节 皮锡瑞对卜筮之观点 65
第四章 皮锡瑞对历代易学之阐述(上) 71
第一节 先秦易学 71
一、伏羲作易 71
二、文王重卦 74
(一)皮氏主「文王重卦」说之依据 74
(二)系辞传之说不可尽信 77
三、连山、归藏、周易等三易之说 79
(一)皮锡瑞论「三易」用心 79
(二)「三易」说之涵意蠡测 82
四、孔子易学及其衍传之精神 85
(一)历代学者对「卦爻辞」何人所作之主张 85
(二)皮氏「孔子作卦爻辞」说之根据与发挥 88
1.卦爻辞为孔子所作 88
2.又作彖、象、文言为自作自解 96
(三)时代感受 98
五、十翼之说于古无徵 100
第二节 汉魏易学(附战国时期之易学) 104
一、战国时期暨汉初易学合乎孔学精神 104
(一)战国时期之易学 104
(二)汉初时期之易学 106
二、阴阳灾变为附易立说 108
(一)阴阳灾异附「易」因缘 108
(二)孟喜京房比附易学 111
三、以礼证易之郑玄 117
(一)郑易之流传及其辑佚 117
(二)爻辰说不可信 119
(三)以礼注易 123
四、虞翻易学渊源及其易学特色 125
(一)虞翻易学渊源 125
(二)虞翻易学特色 129
五、瑕瑜不掩之王弼 132
(一)王弼易学渊源 132
(二)王弼注易之时代思潮 135
(三)易学理论——以道入易及扫象之根据 137
1.以道入易 137
2.扫象之根据 138
(四)后人之褒贬——瑕瑜不掩 141
(五)不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原因之厘测 143
六、以传附经之始末 150
(一)历代各家对于以传附经之几种说法 150
(二)皮锡瑞论「以传附经」之用心 152
第五章 皮锡瑞对历代易学之阐述(下) 155
第一节 唐代易学 155
一、对《周易正义》之补述 155
(一)皮氏易学与《周易正义》之说不同者 156
1.论重卦之人 156
2.论三易 157
3.论卦辞爻辞谁作 158
(二)馀论 160
二、对李氏《周易集解》之肯定 161
第二节 宋代易学 164
一、言理不言数之《程传》 164
(一)言「理」在切事 165
(二)不取图书学 166
二、对宋「图书学」渊源及承传之批评 169
(一)图书学之渊源 169
(二)图书学之承传 173
三、朱子易说尚未定论 180
第三节 清儒易学 183
一、驳图书学之功臣 183
(一)黄宗羲 183
(二)胡渭 185
二、初学易者之指引 188
(一)张惠言 188
1.承续惠栋之说 188
2.证补虞氏易义 190
3.张氏易学为初学者所宜急治 192
(二)焦循 195
1.焦循易学启蒙 195
2.周易经、传之连贯性 196
3.焦循易学基本条例 197
4.以转注、假借徵实于周易经、传 199
5.周易为教人改过之书 202
三、清儒复理术数之缪 204
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九式 210
第六章 结论 225
参考书目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