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集散地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继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2943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昆明集散旅游流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研究方法来寻求旅游集散能力提升的问题,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区域旅游交通指标为主的角度来定量评价旅游集散地的集散能力,构建基于游客行为方式和基于交通体系的两套集散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对昆明的旅游集散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将昆明和西部省会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西部12个省会城市的集散能力排名,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选取是前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不曾做过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一章 旅游集散地 1

第一节 旅游集散地概述 1

一 旅游集散地的定义 1

二 旅游集散地的类型 2

(一)中心区位型 2

(二)交通枢纽型 2

第二节 旅游集散地的研究概况 3

一 旅游集散地的研究意义 3

(一)理论意义 3

(二)现实意义 10

二 旅游集散地的相关研究概况 11

(一)旅游集散地的早期研究 11

(二)旅游集散地的近期研究 24

(三)旅游集散地研究评述 44

三 本书的研究内容 47

四 研究方法 49

(一)文献综述法 49

(二)模型分析法 50

(三)结构分析法 50

五 技术路线 51

六 本书的创新点 52

(一)选题立意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52

(二)从多个新颖的视角解读和认识旅游集散地 53

(三)尝试用模糊数学隶属度综合评判来定量分析集散能力 54

第三节 旅游集散地的属性和特点 54

一 旅游集散地的属性 54

(一)旅游集散地的固有属性(内在、本质属性) 54

(二)旅游集散地的结构属性(外在、偶有属性) 57

二 旅游集散地的特点 69

(一)系统性 69

(二)地域性 71

(三)等级性 72

(四)关联性 74

(五)波动性 74

(六)兼容性 77

第二章 旅游集散地的形成与演进 80

第一节 旅游集散现象 80

第二节 旅游集散地的产生 84

一 我国旅游集散地产生的背景 85

(一)旅游业进入区域旅游竞争阶段 85

(二)区域旅游竞争呼唤区域旅游合作 88

(三)区域旅游合作要求区域旅游整合 89

(四)区域旅游整合背景下旅游集散地传统观念发生改变 90

二 我国旅游集散行为方式存在的典型性 90

(一)旅游目的地缺乏高级别交通设施 90

(二)通过中转节省成本 91

(三)观光旅游需要集散地 91

(四)远程旅游需要集散地 92

(五)景区景点之间通达性差,不得不借助枢纽城市进行集散 92

第三节 旅游集散地的形成 93

一 旅游集散地形成的内在条件 93

(一)良好的区位 93

(二)良好的可进入性 93

(三)腹地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 93

(四)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完善 93

二 旅游集散地的形成机制 94

(一)各方向旅游流相互作用形成的重心机制 94

(二)旅游地之间的竞合与共生机制 95

(三)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机制 96

第四节 旅游集散地的演进 96

一 旅游集散地的演进阶段 96

(一)自给自足阶段 96

(二)旅游开发崛起阶段 97

(三)结构转换阶段 98

二 影响旅游,集散地演进的主要动力因素 98

(一)旅游交通状况 99

(二)旅游区位因素 99

(三)旅游资源因素 99

(四)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99

(五)旅游集散地软环境 100

三 旅游集散地的演进趋势——多层次的网络化结构 101

第三章 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 104

第一节 旅游集散地空间格局 104

一 旅游集散地空间系统的基本要素 104

(一)旅游节点 104

(二)旅游轴线 105

(三)旅游域面 108

二 旅游集散地空间功能分区 109

(一)住宿集聚区 109

(二)中央休闲购物区 110

(三)游憩区 112

(四)游客集散区 119

(五)案例分析 129

第二节 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的变化 132

一 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成长 132

(一)随机集散 132

(二)多点集散 133

(三)分区集散 133

(四)分级集散 134

二 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的演进 134

(一)开发期——点状集聚型结构 135

(二)成长期——多核心结构 136

(三)成熟期——板块状结构 137

三 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138

(一)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139

(二)动态的非均质性促成了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的形成 140

(三)结构洞是旅游集散地形成和受益的根源 140

四 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优化 141

(一)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进化程度客观上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141

(二)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的优化在主观上要求整体协同地进行干预和引导 142

(三)优化重点:旅游通道的优化 143

(四)优化战略:旅游集散地的发展根本 146

(五)优化措施:旅游集散地政府的责任 147

第四章 旅游集散地的功能 150

第一节 旅游集散地功能概述 150

第二节 旅游集散地的基本功能 152

一 集聚极化功能 152

二 扩散辐射功能 153

三 服务管理功能 156

(一)交通服务 156

(二)接待服务 157

(三)信息服务 157

(四)物资供应 157

第三节 旅游集散地的延伸功能 158

一 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158

二 有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 159

三 优化交通配置,降低行游时间比 160

四 促进区域旅游系统结构的网络化 161

五 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 165

(一)旅游集散地为旅游产业集群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最佳的土壤 165

(二)旅游集散地客观上也需要旅游产业集群的存在 168

(三)旅游产业集群分布的定量刻画 170

第五章 昆明旅游集散地案例研究 171

第一节 旅游集散地视角下的昆明 172

一 昆明的旅游集散地区位 172

(一)地理区位 172

(二)交通区位 172

(三)文化区位 173

(四)旅游区位 174

二 昆明旅游集散地形成的历史轨迹 175

(一)交通线的畅通与扩展是早期旅游集散地形成的客观前提 175

(二)旅游资源开发较早是旅游集散地发展的物质基础 181

(三)清代盛极一时的茶马贸易促进了沿线城镇集散地亦商亦旅的发展 184

(四)城镇集聚功能的增强促进三大旅游集散地形成 186

第二节 昆明旅游集散地形成的理论分析 191

一 旅游集散地形成的区位模型 191

二 云南省最优旅游集散地选址研究 195

(一)研究前提 195

(二)研究步骤 195

(三)研究结果 199

第三节 昆明旅游集散地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200

一 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200

(一)研究前提 200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01

(三)地区分布 202

(四)规模分布 203

(五)重心分布 205

(六)交通站点周边分布 205

(七)等级分布 206

二 空间结构的优化 208

(一)旅游流的优化 208

(二)旅游通道的优化 210

第四节 昆明旅游集散能力研究 212

一 昆明旅游集散能力分析 212

(一)城市内部交通状况 213

(二)城市对外交通体系 220

(三)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 227

二 昆明旅游集散能力评价 243

(一)评价原则 243

(二)旅游集散地的甄别 244

(三)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度计算方法的旅游集散能力评价方法 245

(四)基于李克特量表的昆明旅游集散能力评价 250

(五)昆明和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的旅游集散能力的对比评价 255

三 昆明旅游集散能力的提升 259

(一)整合昆明现有城市交通资源,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效应 260

(二)发挥枢纽机场作用,提升旅游流集聚能力 261

(三)合理布局公、铁交通站点,提升旅游流扩散能力 262

四 昆明旅游集散地功能的强化 263

(一)构建昆明旅游集散中心 263

(二)将发展重点由景区转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265

第六章 结语 268

一 研究结论 268

(一)旅游集散地是城镇的一种功能定位,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旅游者和旅游产业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两方面 269

(二)和其他地理事物一样,旅游集散地的形成和演进具有自身的规律 269

(三)旅游集散地的空间结构应与其功能相适应 270

(四)旅游集散地具有多种功能,其地位不应低于旅游目的地 270

(五)昆明应挖掘旅游集散地蕴藏的巨大价值,以提升地方旅游产业效益 271

二 研究局限 271

(一)旅游集散地内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直接联系揭示得不够 271

(二)旅游集散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未引入技术性手段加以量化分析 272

(三)案例研究缺乏时间序列型的数据统计资料 272

三 研究展望 272

(一)进一步揭示旅游集散地内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 272

(二)引入空间技术手段对旅游集散地的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时间序列的演变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 273

(三)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区域背景的旅游集散地进行解剖式的案例研究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