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与信托导论 1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5
1.2相关概念界定 7
1.3制度基础与基本范畴 9
1.3.1制度基础 9
1.3.2基本范畴 12
1.4主要研究方法 14
1.5研究结构安排 16
1.6本书的创新点 18
第2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 20
2.1西方制度变迁理论 22
2.1.1制度的基本内涵 22
2.1.2制度变迁理论 24
2.1.3简要总结 26
2.2土地产权制度文献 27
2.2.1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内涵 27
2.2.2有关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文献 29
2.2.3简要总结 30
2.3土地管理制度文献 30
2.4土地流转制度文献 31
2.4.1土地流转制度的内涵 31
2.4.2土地流转制度的文献综述 32
2.4.3简要总结 33
2.5信托视角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渊源 33
2.5.1信托的经济学含义 33
2.5.2为什么信托制度可以破解中国农村土地的制度困境 34
2.5.3简要总结 35
第3章 信托视野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内涵 37
3.1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37
3.1.1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基本内涵 37
3.1.2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本质特征 39
3.2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制度优势 43
3.3简要总结 47
第4章 从宏观视角借鉴国际经验 48
4.1美国 48
4.2日本 50
4.3英国 54
4.4简要总结 55
第5章 信托视野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事实与演进逻辑 56
5.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特征事实:一个经济学视角的描述 56
5.2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演进逻辑:寻找内生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机制 62
5.3简要总结 64
第6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 65
6.1层次分析方法(AHP)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65
6.2土地流转信托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68
6.3土地流转信托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 69
6.4土地流转信托综合评价模型 72
6.5土地流转信托AHP评价模型分析 72
6.6模型结果 73
6.7简要总结 74
第7章 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研究 75
7.1什么是“委托—代理悖论” 75
7.1.1委托—代理理论:一个学术史的视角 75
7.1.2“委托—代理悖论”:道德风险及其逆向选择 78
7.2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一个理想的分析范式 79
7.2.1何谓“完全”,何谓“完美”:巴纳姆效应的经济学注解 79
7.2.2潘洛斯阶梯:理想分析范式下的完全且完美动态博弈模型 81
7.2.3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研究 84
7.3简要总结 92
第8章从“无序”走向“有序”: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长效机制及新方案再设计 93
8.1对若干重要问题的阐释 93
8.2政策之窗 97
8.3顶层设计:长效机制和新方案的再“变革”和新“征程” 98
8.3.1顶层设计节点一: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理念再造” 99
8.3.2顶层设计节点二: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模块构建 113
8.3.3顶层设计节点三: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策略选择——“三位一体”体系构建 132
8.3.4顶层设计节点四: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目标制定 138
8.3.5顶层设计节点五: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体制机制创新 140
8.4简要总结 141
第9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研究展望 142
9.1主要结论 142
9.2研究展望 142
9.2.1研究的不足之处 142
9.2.2后续研究展望 143
附录 144
附录A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144
附录B重要词汇英汉对照 147
附录C重要人名英汉对照 149
附录D著者在某市针对当地土地流转信托所做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 150
附录E 2014年著者在北京国际信托公司调研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托项目 156
参考文献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