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1029
第四编 冷战再现(1980~1984) 1029
第十七章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际局势 1030
一、里根重振美国国威 1031
里根入主白宫 1032
里根重振国威的努力 1035
里根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037
二、勃列日涅夫的停滞年代 1040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的现实 1040
意识形态的僵化与严密控制 1042
官僚机构膨胀与官僚主义盛行 1045
经济体制从改革到“完善” 1048
勃列日涅夫的造神运动 1053
安德罗波夫打破停滞的尝试 1056
三、美欧矛盾的发展 1057
西欧联合的加速 1057
美欧对苏政策的分歧 1063
法国的独立外交 1073
四、第三世界维护与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 1077
第三世界动荡不定,战事有增无减 1078
第三世界争取政治经济权益的斗争 1082
五、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外交 1089
和平与发展 1090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092
中国的对外开放 1105
第十八章 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 1110
一、美国推行遏制政策 1110
里根政府抛弃缓和 1111
里根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 1117
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 1121
二、从勃列日涅夫到契尔年科的苏联外交 1125
苏共二十六大制定的外交政策 1125
苏联捍卫缓和的斗争 1131
紧张的1983年 1136
三、没有高级对话的四年 1140
秘密渠道的堵塞 1140
关于最高级会晤的信件往来 1141
舒尔茨谋求会谈的失败 1148
四、意识形态战 1150
“罪恶的帝国” 1151
维护人权与推进民主化进程 1155
韩国民航飞机事件 1159
苏联的反击 1163
五、经济制裁与反制裁 1170
里根取消部分粮食禁运 1171
天然气管道禁运 1174
严格控制高科技出口 1185
六、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 1188
干涉波兰事务制造华约组织的分裂 1188
里根主义 1196
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 1208
第十九章 新一轮军备竞赛 1224
一、里根政府谋求军事优势 1224
里根扩充军备的原因 1225
里根政府扩军的步骤 1229
二、苏联维护军事均势 1234
反对里根政府的军备竞赛 1234
迎接美国扩军的挑战加速军备建设 1238
三、军备控制和裁军谈判失败 1245
欧洲中程导弹谈判 1245
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1256
四、星球大战计划 1264
战略防御计划的提出 1264
战略防御计划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1268
战略防御计划的实施 1270
苏联的坚决反对 1273
第五编 冷战的结束(1985—1991) 1277
第二十章 冷战结束的序幕 1278
一、里根的新缓和政策 1279
新缓和政策的提出 1280
对苏政策中的“现实主义” 1284
对苏政策中的“实力” 1290
对苏政策中的“对话” 1293
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对美政策 1299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1300
外交政策的全面调整 1309
共同建设“欧洲大厦” 1312
中苏关系正常化 1317
戈尔巴乔夫的脱身政策 1324
戈尔巴乔夫的对美政策 1336
三、里根一戈尔巴乔夫会晤 1340
1985年日内瓦会晤 1341
1986年雷克雅未克会晤 1346
1987年华盛顿会晤 1351
1988年莫斯科会晤 1357
1988年纽约会晤 1363
四、核裁军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1365
“一揽子裁军谈判” 1365
中导协定 1371
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1375
第二十一章 冷战的结束 1378
一、布什的超越遏制 1379
超越遏制战略的提出 1379
政治上支持戈尔巴乔夫 1389
经济上制约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410
八月事件后美国的对苏政策 1416
二、戈尔巴乔夫及其追随者摧垮了苏联 1419
经济改革走入歧途 1421
削弱与取消苏联共产党 1423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1427
外交妥协与退让 1432
苏联的解体 1435
三、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瓦解 1441
东欧的政治地震 1442
华约条约组织的解体和经互会的解散 1453
美国的政策与东欧剧变 1459
四、德国的统一 1468
民主德国政局的突变 1468
科尔的十点计划 1471
四大国的最初反应 1473
“2+4”会议 1479
五、欧洲常规裁军谈判和《巴黎新欧洲宪章》 1484
美国的新大西洋主义 1485
欧洲常规裁军谈判 1487
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与《巴黎新欧洲宪章》 1491
六、冷战的历史地位 1493
冷战的结束 1493
冷战的影响 1505
超越冷战建立国际新秩序 1508
附一:关于冷战起源的争论 1540
附二:参考资料 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