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写作缘起 2
二、学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5
(一)大陆及港台的研究 6
(二)国外相关研究 13
三、理论、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15
(一)理论的构建 15
(二)方法的应用 16
四、重点和难点及创新之处 17
(一)重点与难点 17
(二)创新之处 17
五、研究目标与思路 19
(一)研究目标 19
(二)研究思路 19
第一章 “新史学”思潮对日本近代史学的移植 21
一、日本史学的近代化与“东洋史学”的兴起 23
(一)明治日本的学术变革 23
(二)新术语的创造 28
(三)日本文明史学的兴起 31
(四)“东洋史学”的构建 37
二、日本史学影响下的中国“史界革命” 46
(一)日本历史学作品的引介 46
(二)史学新名词的输入 55
(三)新史学思潮的兴起 57
三、典型性分析:《支那通史》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65
(一)那珂通世与《支那通史》的创作 66
(二)《支那通史》在中国的传播 70
(三)《支那通史》在中国的影响 73
第二章 王国维、胡适对近代日本实证主义学派的借鉴 77
引言 78
一、交流中促进:王国维实证考据学风形成的日本影响因素 81
(一)王国维“科学”思想的形成 82
(二)“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86
二、从“整理国故”看胡适与近代日本实证主义学派 92
(一)“整理国故”的缘起 92
(二)崔述与章学诚的被发现 102
第三章 古史辨运动与日本疑古史的关联 109
一、问题的提出与争论的持续 110
二、白鸟库吉的“尧舜禹抹杀论”与内藤湖南的“加上原则” 115
(一)白鸟库吉与“尧舜禹抹杀论”的发表 116
(二)内藤湖南与“加上原则”的提出 119
三、影响古史辨运动的日本参与元素试析 123
(一)古史辨运动形成背景、学术渊源之考察 124
(二)从内容比较看“层累说”中的“尧舜禹抹杀论”、“加上原则”映像 12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 135
引言 136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在日中两国的传播 139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在日本的传播 139
(二)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在中国的传播 145
二、引自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史学术语 151
(一)唯物史观的引入 151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术语的引入 159
三、李大钊史学思想形成的日本影响因素 161
(一)近代日本的史学革命对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影响 162
(二)李大钊的史学理论对日本社会主义著作的借鉴 165
四、中日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 169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提出与中日学者的初步探讨 169
(二)“中国社会停滞论”的抛出与中国学者的回应 176
第五章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史论兴起的日本影响——以中国学者对日本侵华史论的回应为中心的探讨 185
一、近代日本中国研究中的侵华史论 187
(一)“岛国特性”与“大陆政策”的推行 187
(二)“同文同种”观掩饰下的“亚细亚主义” 195
(三)形式各样的吞并、分裂中国论的叫嚣 203
二、中国学者对近代日本侵华史论的回应 211
(一)中国学者所理解的“大亚细亚主义”与“同文同种”论 212
(二)中国学者对吞并、分裂中国论义正词严的拒斥 219
第六章 中国东北史地研究中的日本影响——基于中国学者对“满洲学”回应的考察 229
一、殖民视域中的近代日本的“满洲”史地研究 231
(一)引言 231
(二)“满洲”作为问题的拈出 235
(三)“满洲”史地知识的搜集与整理 241
(四)对策性研究的深入 245
二、中国学人对中国东北史地知识的重整 254
(一)“通史”、“专史”等著述的推出 254
(二)《禹贡》等史地报刊的回应 262
结语 273
参考文献 283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