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医护理理论 3
第一章 中医理论基础 3
第一节 概述 3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7
第三节 阴阳学说 13
第四节 五行学说 26
第五节 藏象学说 42
第六节 精气学说 81
第七节 经络学说 102
第八节 腧穴学、针灸推拿学基础 142
第二章 中医辨证论治 149
第一节 病因 149
第二节 病机 155
第三节 诊法 164
第四节 辨证 173
第五节 治则与治法 204
第三章 中医护理概论 208
第一节 四时起居护理 208
第二节 七情疏导调护 211
第三节 辨证施膳与食养疗法 214
第四节 针灸治疗与护理 218
第五节 推拿治疗与护理 230
第六节 中医外治与护理 248
第七节 其他疗法与护理 252
第四章 中医用药护理 257
第一节 概论 257
第二节 中药性能与用法 257
第三节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262
第四节 中药的应用及护理 263
中篇 中医护理技术 297
第五章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297
第一节 艾条灸法 297
第二节 涂药法 299
第三节 拔罐法 301
第四节 刮痧法 304
第五节 湿敷法 306
第六节 穴位按摩 308
第七节 熏洗法 311
第八节 耳针法(耳穴埋豆) 313
第九节 毫针刺法 315
第六章 常见病症的护理技术 319
第一节 中医内科病症 319
第二节 中医外科病症 326
第三节 中医儿科病症 327
第四节 中医妇科病症 329
第五节 中医耳鼻喉科病症 332
第六节 中医皮肤科病症 333
第七节 中医肛肠科病症 334
第七章 养生与康复 336
第一节 养生 336
第二节 康复 344
下篇 中医护理方案 353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353
第一节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353
第二节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359
第九章 心血管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365
第一节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5
第二节 胸痹心痛病 370
第三节 心衰病(心力衰竭) 374
第四节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380
第十章 肺脏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385
第一节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385
第二节 肺癌 391
第三节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396
第十一章 消化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401
第一节 呕吐(急性胃炎) 401
第二节 胃脘痛(慢性胃炎) 405
第三节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409
第四节 胆胀(胆囊炎) 413
第五节 积聚(肝硬化) 416
第六节 胃癌 421
第七节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425
第十二章 肾脏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429
第一节 肾风(IgA肾病) 429
第二节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34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440
第一节 消渴病(2型糖尿病) 440
第二节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46
第三节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51
第十四章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455
第十五章 免疫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459
第一节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459
第二节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 463
第三节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466
第十六章 神经相关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471
第一节 面瘫病(面神经炎) 471
第二节 青盲(视神经萎缩) 475
第三节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479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485
第十七章 中医外科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491
第一节 乳癌 491
第二节 丹毒 495
第三节 臁疮(下肢溃疡) 499
第四节 混合痔 503
附录 508
附录1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508
附录2 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509
附录3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516
附录4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 516
参考文献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