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家子 1
破落的书香门第 1
我的兄弟姐妹 5
我的婚姻家庭 9
日本统治下父兄的噩运 16
童年记忆中的三大节 19
铸就人生的平台——学校 24
伪满洲国的小学和中学 24
旧大学的流亡经历 30
别开生面的新大学生活 39
六十余载的教学生涯 48
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 48
为人师的几点体会 57
从人大到法大——教学生涯的重要转折 65
筚路蓝缕的学术历程 129
百年宪政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一个课题 129
《中国法制通史》多卷本出版的艰辛 133
“中华法系”研究的承接与开拓 137
《中国法制史》第一卷的出版 142
主编高校法学通用教材《中国法制史》 145
撰写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设想 147
开展部门法史研究的新领域 150
倡议研究法文化史 158
传统律学的研究 162
倡议研究比较法制史 164
研究台湾法律,组建台湾法律研究所 167
台湾法律研究所活动的开展 176
媒体对台湾法律研究所的报道 179
主要研究成果——《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人民关系法》(建议草案)的制定 181
主编《中华大典·法律典》 198
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 205
鉴古明今的法史研究 211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的一、二、三版 218
由中国法制史转向中华法制文明史 222
撰写《清史法律志》 236
为“智库”提供法制历史的借鉴 239
从一份科研考核表说起 246
一位记者的话 249
我所经历的政治运动 262
大青山下的土地改革 262
1951年冬的“三反”运动 267
打击黑心资本家的“五反”运动 268
深挖胡风分子的肃反运动 269
“反右”与“交心”运动 270
反对旧法观点带给我的麻烦 273
大跃进和对教学的冲击 280
公共食堂的所见所闻 283
饥饿的年月和反修教学检查 285
从“五反四清”到“文化大革命” 288
“五七干校”的日日夜夜 297
不了了之的“清除精神污染” 307
让中国法制史学走向世界 312
中外法文化交流的启动 312
首次讲学美国 315
首次讲学日本 331
第二次讲学美国 337
中美法学教育交流的迈阿密会议 352
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及后续 353
参加中美政治学会年会及凤凰城讲学 357
横滨大学讲学与第三次访日 360
韩国讲学及参加后续的学术会议 366
波特兰之秋 370
难忘的加州大学讲学 375
召开洛杉矶中国法制史国际会议 379
德国西柏林大学研讨会后漫游欧洲 380
中以法文化交流会议及古城见闻 383
两度访台 386
情系香江 392
编余的话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