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源流史论 1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 3
论玉山雅集在昆山腔形成中的声艺融合作用 20
吴中昆曲发展史考论 41
论戏曲史上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 53
《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导言 75
卷二 昆班考论 81
苏州昆班考 83
南京剧坛昆曲史略 101
扬州昆班曲社考 116
浙江三大昆曲支派初探 136
卷三 剧目考论 155
昆曲传统剧目考论 157
昆曲剧目发微 177
关于昆剧中的神道八仙戏 188
舞台演出本选集《缀白裘》的来龙去脉 200
卷四 名家考论 219
高明行旅昆山、无锡事迹考 221
李玉生平、交游、作品考 237
李渔和清代戏剧创作论的发展 255
论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思想 263
卷五 曲谱唱论 281
《紫钗记》的传谱形态及台本工尺谱的新发现 283
《牡丹亭》昆曲工尺谱全印本的探究 312
关于《长生殿》全本工尺谱的印行本 333
昆曲“俞派唱法”研究 348
卷六 曲话剧论 379
关于吴梅的昆曲论著及其演唱实践——为纪念曲学大师吴梅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 381
为继承发扬吴梅曲学的优良传统而努力——为纪念戏曲史家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而作 401
一九一一年以来昆曲《牡丹亭》演出回顾 414
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访问白先勇先生的对话录 428
江南文化与昆曲美学——在北京大学经典昆曲欣赏课上的讲堂实录 456
当今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苏昆”青春版《牡丹亭》和“上昆”全景式《长生殿》为例 465
后记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