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理论探索 1
理论的素养 1
摄影的“三个依赖” 3
摄影是一个过程 5
“摄影式观看”与摄影之路 7
心灵的高地 9
请别再“骑墙”了 11
摄影与视觉文化 13
摄影生态与大众化的观看 26
自然之镜与心灵之光——再说风光摄影 39
摄影学科建设的四个维度 49
图片编辑与格式塔 56
影像:属性与方向——李树峰访谈 61
说明性与诗性——影像的两大属性与内在关系 89
话说沙龙摄影及其走向 102
“看”与“见” 112
暗盒:视界·世界 114
差异性与一致性 116
摄影,到深处去 118
摄影的用力方向 120
摄影艺术史前时代结束 122
提炼与归纳 125
影像“中国梦”:表情·故事·记忆 127
影像“纵”“横” 132
摄影的经验与影像的时空 134
第二编 评论 143
关于摄影评论现状的采访提纲 143
一个国家与一种颜色——读郭建设摄影作品《红色中国》 150
一座老城,一位歌者——读张楚翔的摄影集《摇曳鮀城》 153
原点上的守望——潘维明的摄影 155
博联社“劳动者”展览作品评选有感 163
从刘远眼中的“河南人”说开去 165
当前摄影创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69
回眸2009 176
渔木,失海后的思索 190
长歌当哭说坝上——看张吃的摄影画册《坝上散》 193
鹭匪的拆迁工程——白鹭摄影的新发现 203
“点”与“面”——朱宪民与解海龙的摄影比较 205
两种观点两种方法的PK——王文澜与贺延光 209
客观凝视者蔡焕松 213
主观表现者王征 217
最佳挑战者陈志峰 221
最具风范者陈锦波 225
不一样的卢森堡——第四届中欧文化对话摄影工作坊之“中国人看卢森堡” 229
影像:意义与方向——我看中国摄影家与玛格南摄影家在响沙湾的PK 234
发现“长安人”——中外摄影名家眼中的长安镇 237
一份个人作业,一项文化工程——谈邓伟的摄影 243
“邓伟”的意义 245
影像的力量 247
这样看——谢小明的摄影 251
抱休闲心,步视觉旅——周海婴先生70年来的摄影 253
发现生活底色,呈现生命质感——袁学军的摄影 256
影像实验·艺术行动·学术探险——“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 263
丰富性与差异性——“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 267
摄影的多元价值与独具一格的创作实践——我看李伟坤 270
摄影家吕静波 274
再识陈长芬 276
我看中国当代新锐摄影 279
第三编 访谈 281
在北京苍穹下 281
“以25岁的心来工作”——摄影家久保田博二访谈 285
摄影是面对知心爱人的倾诉——与摄影家丛臣亭的对话 296
记录深圳:一座城市的心灵史——对话摄影家余海波 310
从摄影记者到艺术家——对话程玉杨 327
重要的是你拍什么——雷尼·布里访谈 344
第四编 摄影史 353
在这个历史时刻 353
件件看来皆心血,百年辛苦不寻常——写在中国摄影博物馆网站开通之际 357
组织·创作·观念——改革开放30年摄影艺术的发展 360
百姓·百年——首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与视觉记忆 370
编写《中国摄影史》——历史与当下的反思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