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天文学的滥觞与观象授时 1
第一节 天文学溯源及其考古学证据 1
第二节 早期文献证据 3
一、《尚书尧典》四神章释读 3
二、战国楚帛书创世章释读 8
三、四神创世观的发展 13
第三节 神话学证据 17
一、十日神话与金乌负日 17
二、后羿射日 20
三、十二月神话 21
四、夸父逐日 21
五、参商二子 22
第四节 天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3
第一章 早期天文学与占星术 26
第一节 占星术的起源 26
第二节 楚帛书星占章与早期星占文献 28
第三节 星占观的发展与伪造天象 31
第四节 分野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3
第二章 传统时空观与时空关系 35
第一节 时空体系的建立 35
第二节 时空体系的发展 39
第三节 时空关系 50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53
第一节 早期天官体系的建立 55
第二节 盖天宇宙观的形成 60
第三节 以祖配天的宗教观 62
第四节 王权政治与天命思想 63
第五节 四子神话的产生 65
第四章 恒星观测 70
第一节 天球坐标 70
一、地平坐标 70
二、黄道坐标 72
三、赤道坐标 73
第二节 天官与星官 75
第三节 天极与极星 78
第四节 二十八宿的起源与发展 84
一、二十八宿的基本概念 84
二、二十八宿的起源年代 86
三、二十八宿距星与赤道宿度 88
四、二十八宿宿名古义 92
第五节 星经与观象诗 134
第五章 四象的起源与演变 141
第一节 龙的起源及其文化象征 142
一、龙的形象源于星象 142
二、龙星行天与龙星阴阳 146
三、从观象授时到自然崇拜 151
第二节 虎与咸池 152
第三节 南宫朱雀 155
第四节 北宫之象及其演变 157
第六章 天文星图的形成与发展 164
第一节 早期星图 164
第二节 汉代星图 168
第三节 隋唐星图 178
第四节 五代两宋星图 183
第五节 明清星图 191
第七章 奇异天象记录 196
第一节 交食 196
一、月食 196
二、日食 197
第二节 日珥、日冕和太阳黑子 202
第三节 彗星 205
第四节 流星和流星雨 208
第五节 变星、新星和超新星 209
第六节 极光 212
第八章 太阳运动 214
第一节 回归年的测定 214
第二节 日躔 216
第三节 二十四节 气与三十节 令 217
第四节 黄赤交角的测定 222
第五节 岁差的发现 224
第九章 行星观测 227
第一节 行星运动 227
第二节 五星会合周期 230
第三节 星岁纪年与太岁纪年 233
第十章 中国古代历法 238
第一节 历法的起源 238
一、原始历法探索 239
二、四时与四神 243
三、大火星的建时作用 246
第二节 商代历法 251
一、纪日法与纪时法 251
二、十二时制与日首 254
三、月法 256
四、朔策与岁实 261
五、闰法 263
六、月首与岁首 268
七、季节 271
八、年岁称谓 273
第三节 西周历法 274
一、十二时辰与日首 274
二、月相与月首 275
三、岁首 277
四、闰法 280
五、季节 282
六、年岁称谓 283
第四节 楚历的探讨 284
第五节 三正与古六历 288
第六节 中国古历的改革与完善 293
一、汉《太初历》的改革 293
二、祖冲之的《大明历》 294
三、隋唐历法的革新 296
四、沈括新术与郭守敬《授时历》 298
第十一章 古代宇宙理论 301
第一节 盖天说 301
第二节 浑天说 309
第三节 宣夜说 311
第十二章 天文仪器 314
第一节 律管候气 314
第二节 圭表 317
第三节 计时仪器 325
第四节 观测仪器 331
第十三章 灵台与天文机构 337
第十四章 天文学的传播与交流 344
第一节 天文学的中外交流 344
一、中国天文学的早期传播 344
二、西方天文学的引进 346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天文历法 352
引用书目简称 358
后记 360
天文图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