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
1.3 教学内容 2
1.3.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2
1.3.2 电路分析方法 4
思考与讨论 5
本章小结 5
习题 5
第2章 电路变量、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 6
2.1 引言 6
2.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6
2.3 教学内容 7
2.3.1 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变量 7
2.3.2 电阻元件 13
2.3.3 独立电源 17
2.3.4 受控电源 22
2.3.5 基尔霍夫定律 24
思考与讨论 27
本章小结 28
习题 29
第3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33
3.1 引言 33
3.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33
3.3 教学内容 34
3.3.1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等效变换 34
3.3.2 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7
3.3.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并联及其等效变换 40
3.3.4 输入电阻 43
思考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45
习题 45
第4章 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8
4.1 引言 48
4.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48
4.3 教学内容 49
4.3.1 支路分析法 54
4.3.2 网孔分析法 57
4.3.3 节点分析法 60
4.3.4 回路分析法 65
思考与讨论 70
本章小结 70
习题 70
第5章 电路定理 74
5.1 引言 74
5.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75
5.3 教学内容 75
5.3.1 叠加定理 75
5.3.2 置换定理 78
5.3.3 戴维南定理 79
5.3.4 诺顿定理 83
5.3.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84
5.3.6 互易定理 85
思考与讨论 87
本章小结 88
习题 89
第6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93
6.1 引言 93
6.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94
6.3 教学内容 94
6.3.1 电容元件 94
6.3.2 电感元件 97
6.3.3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串、并联 99
小结 100
习题 102
第7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 103
7.1 引言 103
7.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04
7.3 教学内容 104
7.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104
7.3.2 正弦量的有效值 107
7.3.3 交流电路中的常用元件 109
思考与讨论 113
本章小结 113
习题 117
第8章 谐振电路 119
8.1 引言 119
8.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19
8.3 教学内容 120
8.3.1 串联谐振电路 120
8.3.2 并联谐振电路 126
8.3.3 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 131
8.3.4 谐振电路的应用 132
本章小结 133
习题 134
第9章 三相电路 138
9.1 引言 138
9.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38
9.3 教学内容 139
9.3.1 对称的三相电源概述 139
9.3.2 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 141
9.3.3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146
9.3.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149
9.3.5 三相电路的功率 151
思考与讨论 155
本章小结 156
习题 157
第10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61
10.1 引言 161
10.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62
10.3 教学内容 162
10.3.1 电路的动态过程 162
10.3.2 动态电路初始条件 164
10.3.3 求解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 168
10.3.4 一阶电路响应的分类 171
10.3.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76
10.3.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179
10.3.7 一般的二阶RLC电路的分析 181
思考与讨论 184
本章小结 184
习题 184
第11章 二端口网络 189
11.1 引言 189
11.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89
11.3 教学内容 189
11.3.1 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 190
11.3.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191
11.3.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197
思考与讨论 201
本章小结 201
习题 201
第12章 Multisim介绍 205
12.1 引言 205
12.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205
12.3 教学内容 206
12.3.1 概述 206
12.3.2 绘制电路原理图和仿真 222
本章小结 235
习题 235
参考文献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