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理论篇 1
第一章 哲学与文学的续作形态 3
第一节 对话式的哲学续作形式 3
一 哲学承续的对话机制 4
二 西方哲学对话形式的源起 5
三 中国哲学对话形式的源起及接续 7
四 中西哲学对话形式的异同分析 13
五 哲学对话的当下启示 17
第二节 文学的续作形态 18
一 文学形式的接续 19
二 文学内容的接续 24
第二编 案例解读篇 33
第二章 《水浒传》续作综述与金圣叹的评点影响 35
第一节 《水浒传》续作概述 35
一 《水浒传》原作版本的界定 36
二 《水浒传》主要续作举凡 39
三 《水浒传》续作接续的版本 42
四 续作频出的几个重要时间段 44
第二节 金圣叹评点对《水浒传》续作的影响 46
一 金圣叹对《水浒传》传播的影响 46
二 金圣叹评改《水浒传》的出发点 48
三 金圣叹评改对《水浒传》续作创作的影响 51
第三章 明清之际的主题新解式《水浒传》续作 59
第一节 陈忱《水浒后传》 59
一 作品简介 59
二 作者概况 62
三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65
四 《水浒后传》目录 71
第二节 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 73
一 作品简介 73
二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76
三 《后水浒传》目录 82
第三节 俞万春《荡寇志》 84
一 作品简介 84
二 作者概况 85
三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87
四 《荡寇志》目录 96
第四章 晚清旧瓶装新酒式“新”水浒续作 100
第一节 新小说的共同表现与差异表现 100
一 新小说的共同时代背景 100
二 西泠冬青与陆士谔《新水浒》的比较分析 107
第二节 西泠冬青《新水浒》 110
一 作品简介 110
二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10
三 西泠冬青《新水浒》目录 113
第三节 陆士谔《新水浒》 113
一 作品简介 113
二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15
三 陆士谔《新水浒》目录 118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为国事而作的《水浒传》续作 120
第一节 冷佛《续水浒传》 120
一 作品分析 120
二 作者概况 124
三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25
四 《续水浒传》目录 128
第二节 程善之《残水浒》 129
一 作品简介 129
二 作者概况 133
三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38
四 《残水浒》目录 146
第三节 梅寄鹤《古本水浒传》 146
一 作品简介 146
二 作者概况 149
三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51
四 《古本水浒传》目录 154
第四节 姜鸿飞《水浒中传》 155
一 作品简介 155
二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59
三 《水浒中传》目录 163
第五节 张恨水《水浒新传》及嘉鱼续作 164
一 作品简介 164
二 作者概况 167
三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75
四 《水浒新传》目录 178
五 嘉鱼《戏续水浒新传》简介 181
六 《戏续水浒新传》目录 183
七 张恨水《水浒别传》简介 183
八 《水浒别传》目录 185
第六节 刘盛亚《水浒外传》 186
一 作品简介 186
二 作者概况 188
三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88
第六章 当代重写式《水浒传》续作 191
第一节 张青山《梁山轶事》 192
一 作品简介 192
二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193
三 《梁山轶事》目录 196
第二节 褚同庆《水浒新传》 197
一 作品简介 197
二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201
三 《水浒新传》目录 207
第三节 王中文《水浒别传》 213
一 作品简介 213
二 对《水浒传》的接续与改编 215
三 《水浒别传》目录 218
第三编 解析篇 225
第七章 《水浒传》续作的表现分析 227
第一节 《水浒传》人物形象及其发展 227
一 历史上的人物宋江 228
二 《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 229
三 《水浒传》续作中的宋江形象 245
四 《水浒传》续作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247
第二节 《水浒传》主题接受的时代性更迭 249
一 主题的多义性 250
二 明清之际对《水浒传》忠义问题的看法 253
三 民国时期对《水浒传》忠义的接受与改编 258
第三节 《水浒传》的影视接受与改编 264
一 《水浒传》的影视改编概况 265
二 影视与文本的异同 266
三 《水浒传》电视剧中的人物变化 267
第四编 番外篇 273
第八章 蛇足:好汉们的心声 275
一 宋江的醉思 275
二 卢俊义的梦境 278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281
一 作品类 281
二 研究论著类 282
三 研究论文类 283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