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足香港 3
1-1 联系汇率 3
联系汇率的诞生 4
香港货币基础的发展 7
苦口良药 10
一年后的七招 12
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 15
港元的未来 18
1-2 金管局 21
为金管局寻根 22
细谈金管局的工作 25
央行的独立及问责 28
金管局购置办事处 30
外币与国际金融中心 33
减少外汇交易结算风险 35
新香港钞票 37
1-3 外汇基金 41
香港的外汇储备是否足够 42
外汇储备及财政赤字 45
外汇基金与财政储备的新分账安排 47
外汇基金的风险管理 49
《外汇基金条例》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51
外汇储备多与少 53
1-4 银行监管 57
银行业监理 58
撤销利率管制 60
最后贷款人 62
香港的存款保障计划 64
监管跨国银行 66
监管当局与金融中介 68
应变计划 70
过度规管 72
银行是否“与别不同” 74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77
银行业的竞争 80
七成按揭上限的源起 82
金融稳定与楼市泡沫 84
楼市变动 86
后记 88
第二章 心系中国 88
2-1 人民币 95
香港的人民币存款 96
人民币业务 98
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100
人民币业务新的里程碑 103
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去看香港人民币业务 105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107
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参考货币 109
2-2 两地合作 113
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融合 114
与银监会签订谅解备忘录 116
与内地金融基建联网 118
香港作为内地资金融通的平台 120
与时俱进 122
一个国家、两种金融制度 125
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好处和方法 128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关系 132
内地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试点 134
中国的金融发展:香港的角色 136
内地与香港两地货币金融合作的背后 138
后记 140
第三章 放眼环球 140
3-1 次贷风暴 147
次级按揭贷款 148
美国次级按揭问题 150
美国的次贷危机 152
美国次贷的发展 154
投资者需充分了解所投资的产品 156
“字母汤” 158
金融挽救方案 160
雷曼兄弟相关投资产品的投诉 162
量化宽松 165
金融保护主义 167
中央银行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安排 169
3-2 应对风险 173
香港货币及金融体系 174
货币及金融体系的改革 176
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风险 178
全球金融风险 181
金融市场与“非典” 183
金融稳定的四项契机 185
金融创新 187
从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 189
发展宏观的审慎监管模式 191
后记 193
第四章 政策理论 198
自由市场 198
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 200
政府在金融系统的参与 202
“金融基本法” 204
再探“金融基本法” 206
管理市场预期 208
行政手段与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 210
金融“科学发展观”(一) 212
金融“科学发展观”(二) 214
金融“科学发展观”(三) 216
两个方案 218
格雷欣法则 220
帕累托最优化理论 22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24
开放金融体系:理论分析、风险及一些解决方法 226
深层次的矛盾 230
后记 232
第五章 怀人忆旧 238
怀念夏鼎基 238
郭伯伟爵士 241
格林斯潘与美联储 243
再访“同乐园” 246
香港二十载金融事 248
我的“回乡”录 251
八月梦魇 253
从1983年金融危机所汲取的教训 255
谈“千年虫” 257
再见 260
后记 264
附录一 《信报》林行止政经短评 政府妙手乾坤 汇丰壮士断臂 270
附录二 香港货币体制的未来(节录) 272
附录三 三中全会后如何与金融市场打交道(节录) 274
附录四 粉岭别墅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