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前言 1
第二节 定义及范围 1
一、鉴识科学 1
二、司法科学 2
三、刑事鉴识学或刑事科学 2
四、警察科技 2
五、本卷探讨范围 3
第三节 各国刑事鉴识概况 3
一、刑事鉴识学门之国际观 3
二、美国 5
三、英国 8
四、德国 11
五、日本 12
六、我国 13
第四节 未来展望 16
一、刑事鉴识学之特性 16
二、刑事鉴识未来发展方向 17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证物与犯罪现场 23
第一节 前言 23
第二节 物证与刑事侦查 24
一、物证与犯罪侦查 24
二、刑案现场之物证类型 25
第三节 刑案现场之蒐证 31
一、蒐证步骤 31
二、蒐证人员 31
三、蒐证配备 33
四、蒐证方式 37
五、蒐证要领及注意事项 38
第四节刑案现场纪录 39
一、现场摘记 39
二、现场照相 40
三、现场照相的基本观念、准则、应注意事项 43
四、现场录影记录 45
五、现场测绘 47
六、现场录音 53
七、电脑辅助纪录---未来趋势 54
第五节 一般物证的蒐集与保存 75
一、指纹 75
二、枪枝、弹头、弹殼 76
三、射击残迹 77
四、血液及体液 77
五、尸体内毒物检体 79
六、毛发、纤维、绳索 80
七、玻璃 80
八、印痕 81
九、纵火案件迹证 81
十、爆炸案件迹证 82
十一、食品、药物及不明液体 82
十二、油漆或烤漆片 83
十三、泥土 83
十四、笔迹、问题文书 83
十五、录音带 84
参考文献 85
第三章 生物迹证鉴识 87
第一节 前言 87
第二节 传统血清学鉴定原理 87
一、血迹鉴定原理 87
二、血液种来源的判定 88
三、血液型的鉴定原理 88
四、可溶解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88
五、精液中P-30之分析-Elisa之分析原理 90
第三节 血液鉴识 90
一、血液性质 90
二、血液系分析 92
三、血液奔溅型态诠释 99
四、血液鉴识总结 101
第四节 精液鉴识 101
一、精液的组成 102
二、精液斑之初步检测 103
三、精液斑之确认试验 111
第五节 其他体液鉴定 113
一、前言 113
二、唾液鉴定 113
三、尿液鉴定 115
四、ABH抗原分泌型与非分泌型之决定 117
第六节 毛发鉴识 117
一、毛发的结构 117
二、毛发之生长周期 119
三、毛发的物理型态 119
四、毛发的性质 120
五、毛发之鉴定 120
六、动物皮毛之显微分析与档案之建立 121
第七节 生物迹证之现场采证 128
一、前言 128
二、生物迹证之遗留特性 128
三、生物迹证之现场勘查器材 128
四、生物迹证采验之法律要件与科学原则 129
五、生物迹证之记录方法 129
六、各类生物迹证之采取、包装、保存及送验 130
七、结论 132
参考文献 133
第四章DNA鉴识 135
第一节 前言 135
第二节DNA萃取 135
一、盐/氯仿萃取法 135
二、快速萃取法 136
三、Chelex DNA萃取法 136
第三节PCR技术介绍 138
一、PCR原理 138
二、PCR的主要步骤 139
第四节 人别鉴识 139
一、RFLP 139
二、PCR 140
第五节 性别鉴识 142
一、XY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鉴定 143
二、Amelogenin基因鉴定 143
三、ZFX/ZFY基因鉴定 143
四、SRY基因鉴定 143
第六节 种属鉴识 143
一、随机复制多型DNA鉴定 144
二、粒腺体DNA之鉴定 144
第七节 统计应用 145
一、族群基因频率之建立 145
二、统计应用 146
第八节 实验室之品质保证 147
一、品质保证趋势 147
二、国内趋势 147
三、品质保证标准 148
四、刑事DNA实验室之品质保证标准 148
注释 152
第五章指纹证物 157
第一节 前言 157
一、狭义之指纹 157
二、广义之指纹 157
第二节指纹之图形 157
一、指纹纹型之传统分类 157
二、特徵点与特徵线 159
第三节 指纹之变化 161
一、成长之变化 161
二、伤害之变化 161
三、职业之变化 162
四、疾病之变化 162
第四节 现场指纹之成因与采集 163
一、指纹之生理成因 163
二、指纹之遗留成因 164
三、指纹残迹成分之分析 164
四、现场指纹之采集过程 164
五、指纹显现法 165
六、指纹摄影法 167
七、指纹指位与指节之推定 171
八、犯罪现场未留指纹之侦查法 174
九、指纹之伪造 175
第五节 指纹捺印 177
一、活体指纹之捺印 177
二、尸体指纹之捺印 180
第六节 指纹采集实做 183
一、萤光显现法 183
二、烟燻显现法 183
三、碘燻显现法 184
四、蒸气碘气显现法 184
五、瞬间接著剂显现法 185
六、粉末显现法 186
七、尼海得林显现法 187
八、硝酸银显现法 188
第七节 指纹鉴定 188
一、指纹鉴定过程 188
二、指纹鉴定图之制作 189
三、汗孔鉴定法 190
四、线缘鉴定法 191
注释 191
第六章 文书鉴定 193
第一节 文书鉴定 193
一、文书鉴定的意义 193
二、文书鉴定之范围 193
第二节 笔迹鉴定 193
一、个人书写笔迹之成因及发展 194
二、伪造笔迹之分析 194
三、变造笔迹之分析 196
四、笔迹鉴定资料之蒐集 196
五、鉴定文书之保存与处理 198
第三节 中文笔迹鉴定 199
一、文字布局之分析 199
二、字体之分析 200
三、落笔、收笔之析 200
四、停笔之分析 200
五、触笔之分析 201
六、连笔笔法之分析 201
七、笔序之分析 202
八、文字形态结构之分析 202
九、笔划形态与笔划结构之分析 203
十、笔压、笔速、笔势之分析 203
十一、笔迹测量之分析 204
十二、错别字的分析 204
十三、握笔位置之分析 205
十四、书写技巧之分析 206
十五、书写动作之分析 206
十六、笔划品质之分析 207
十七、数字符号之分析 207
十八、颤抖及其原因之分析 208
第四节 印鉴的鉴定 209
一、印鉴、印信的分类 209
二、影响印文鉴定的因素 210
三、印文鉴定的方法 211
四、伪造印文的种类及特徵 211
五、锌版印鉴的鉴定 212
第五节 货币、有价证券及票据的鉴定 213
一、伪钞的鉴定 213
二、有价证券及票据的鉴定 215
第六节 纸类鉴定 216
一、纸张的种类 217
二、纸张的物理鉴识 217
三、纸张的化学鉴识 218
第七节 墨水鉴识 219
一、墨水的种类 219
二、墨水的鉴识 220
注释 222
参考文献 223
第七章 滥用药物分析 227
第一节 概论 227
一、前言 227
二、滥用药物发展史 227
三、法令沿革 228
第二节 滥用药物之分类 230
一、法源依据 230
二、分类 230
第三节 滥用药物样品前处理 234
一、刑事侦查取得之样品 234
二、实验室采集之样品 234
三、滥用药物常用之萃取法 236
第四节 滥用药物样品分析法 238
一、颜色试验 238
二、微结晶试验 239
三、免疫分析法 239
四、层析法 242
五、紫外光谱法 246
六、红外光谱法 250
七、质谱法 255
八、核磁共振光谱法 256
第五节 常见滥用药物分析各论 256
一、麻醉药品类 256
二、兴奋剂类 262
三、幻觉剂类 266
四、抑制剂类 269
注释 273
第八章 刑事毒物学 275
第一节 绪论 275
一、刑事毒物之定义与范围 275
二、刑事毒物之分类 275
三、毒物之毒性 276
四、毒物之吸收、分布与代谢 277
五、刑事毒物之采证、包装与保存 277
第二节 鉴析方法通论 280
一、毒物之预备试验 280
二、特定毒物之预试 281
三、水蒸气蒸馏法 283
四、微量扩散法 284
五、化学衍生技术 285
第三节 气体性毒物 286
一、一氧化碳 286
二、氰酸及氰化物 286
三、硫化氢 287
四、氟 288
五、氯 288
六、氨 288
第四节 挥发性毒物 289
一、甲醇 289
二、乙醇 290
三、黄磷 292
四、氯仿 292
五、苯 293
六、甲苯 293
七、丙酮 293
八、乙醚 293
九、酚 294
十、乙醯苯胺 294
十一、苯胺 294
第五节 非挥发性有机毒物 295
一、乙醯水杨酸 295
二、毛地黄配糖体 295
三、非那西汀 295
第六节 农药 296
一、前言 296
二、农药的毒性 296
三、农药进入人体之路径 297
四、农药中毒之初步判定 297
五、有机磷农药 297
六、氨基甲酸盐类 299
七、有机氯农药 300
八、有机氟农药 302
九、有机锡农药 302
十、杀草剂 302
十一、农药分析新法—毛细管电泳 304
第七节 无机非金属毒物 305
一、酸 305
二、鹼 307
三、阴离子毒物 307
第八节 无机金属毒物 307
一、前言 307
二、重金属之一般分析方法 308
三、十种金属毒物之鉴别 309
四、金属毒中毒及分析实务 310
参考文献 317
第九章 微量证物 321
第一节 纤维证物鉴析 321
一、纤维的分类 321
二、纤维证物搜集 323
三、纤维之分析比对 324
第二节 玻璃证物鉴析 340
一、玻璃分类 340
二、玻璃碎片分析 341
第三节 油漆证物鉴析 345
一、油漆的主要组成成份 345
二、汽车油漆 347
三、油漆的鉴识比对 347
第四节 土壤证物鉴析 348
一、概论 348
二、土壤的鉴析方法 349
第五节 微量证物之采证与包装 352
一、毛发与纤维证物之采证与包装 352
二、油漆证物之采集与包装 352
三、玻璃证物之采集与包装 352
四、土壤证物之采集与包装 352
第六节 刑事显微镜学 353
一、显微镜基本原理 353
二、各类显微镜 356
三、扫描式显微镜(SEM) 357
注释 358
参考文献 359
第十章 刑事摄影学 365
第一节 基本摄影要件 365
一、相机 365
二、镜头 369
三、感光片 376
四、摄影光源 377
五、滤色片 378
第二节 感光片之冲洗 380
一、暗房基本要求 380
二、黑白片之冲洗 380
三、彩色片之冲洗 383
第三节 相片之印放 386
一、黑白相片印校 386
二、彩色相片印放 391
第四节 刑事摄影 395
一、刑事摄影的意义与特质 395
二、刑事摄影在犯罪侦查上之功能 395
三、现场摄影 396
四、摄影在鉴识工作上的应用 399
参考文献 407
第十一章 纵火鉴定与分析 409
第一节 概论 409
一、火灾原因调查 409
二、火灾原因鉴识 409
三、火灾原因鉴定 410
四、火灾原因调查、鉴识与鉴定之关系 410
第二节 纵火残迹之采样 410
一、采样的程序 410
二、人、事、时、地、物的配合 411
三、简易侦测器材之辅助 413
四、纵火侦查狗之辅助 414
第三节 纵火残迹之包装 414
第四节 纵火残迹之前处理 415
一、蒸气蒸馏法 415
二、减压蒸馏法 415
三、溶剂萃取法 415
四、活性碳萃取法 415
五、动态顶空萃取法 415
六、静态顶空抽气法或吸附/脱附法 416
七、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16
八、固相微萃取法 416
第五节 纵火残迹之分析 417
一、气体层析法 417
二、气体层析/质谱法 417
三、气体层析/红外线光谱法 418
第六节 纵火残迹侦测结果之阐释 418
第七节 纵火剂比对系统之建立 419
一、国内易于被用为纵火剂之产品 419
二、国内易被取得纵火剂之气相层析住留时间分布情形 420
注释 421
第十二章 枪弹鉴识及工具痕迹 423
第一节 前言 423
第二节 武器起源概述 423
一、爆管与汽枪 423
二、撞击式弹药 423
三、边缘底火与中央底火装弹 424
四、无烟火药与现代武器 424
第三节武器功能之发展 425
一、衔铰式枪管 425
二、击鎚式散弹枪 425
三、连动式武器 426
四、弹匣式武器 426
五、栓动式武器 427
六、杆动式武器 427
七、转轮枪 427
八、保险设置 427
九、扳机 428
十、后座力与闭锁 428
十一、空汽枪 429
十二、十字弓 429
第四节 内弹道学 429
一、基本原理 429
二、能量转变效应 430
三、火药与膛压 430
四、火药燃烧速率之控制 430
五、火药量 431
六、燃烧残迹 431
七、底火结构 431
八、射枪残迹 432
九、工具痕迹之移转 433
十、散弹枪与散弹 434
第五节 外弹道学与子弹 434
一、基本原理 434
二、弹头之稳定与不稳定 434
三、弹头之型态、横切密度与行进轨迹 435
四、外弹道学 435
五、空气动力稳定度 435
六、射程问题 435
七、次级飞射物 435
第六节 枪击案现场之处理 436
一、报案反应 436
二、抵达现场 436
三、现场侦查 436
四、尸体初步勘验 437
五、X光检查 437
六、采证与观察 437
七、十字弓伤痕 437
八、空包武器伤痕 438
九、枪伤轨迹 438
十、尸体衣物之检验 438
第七节 工具痕迹之比对分析 446
一、工具痕迹的原理与作用 446
二、各类工具痕迹的特性 446
三、工具痕迹的发现、识别与采取 447
四、工具痕迹之鉴定比对 448
五、使用枪种及来源之判别 449
第八节 射击残迹及发射火药鉴识 450
一、射击残迹之形成 450
二、射击残迹之来源 451
三、射击残迹之特性 451
四、射击残迹之分布 452
五、射击残迹之鉴识 453
六、发射火药之系统化鉴析步骤 454
第九节 枪枝上磨灭号码重现 455
一、基本原理 455
二、金属材料磨灭号码之重现 456
三、聚合物上磨灭号码之重现 456
第十节 终端/致伤弹道学与射击距离 457
一、终端弹道学 457
二、致伤弹道学 457
三、射创 458
四、射击距离研判 459
注解 460
第十三章 声纹分析 461
第一节 语音来源 461
第二节 语音特性 462
第三节 语音分析 463
第四节 语音识别 464
第五节 语者识别 465
参考文献 465
第十四章讯号判别与鉴识 467
第一节前言 467
第二节类比与数位讯号 468
一、类比讯号 468
二、数位讯号 469
三、系统 470
四、取样原理 471
第三节讯号转换与处理 471
一、傅立叶转换 471
二、时间-频率分析 473
三、波元转换 474
第四节统计讯号处理 474
一、侦测 474
二、估计 474
三、时间数列分析 474
第五节数位影像处理技术 475
一、基本原理 475
二、影像强化 476
三、影像修补 478
四、影像分割 478
五、影像描述与特徵萃取 479
六、影像分类与比对 479
第六节 在鉴识上之应用 480
一、杂讯去除与影像强化 480
二、影像放大 481
三、影像分割与修补 481
四、影像分离 481
参考文献 481
第十五章 爆炸物鉴识 483
第一节 前言 483
一、爆炸物之定义 483
二、爆炸物分类 483
三、爆炸物鉴识之领域范围 483
第二节 常见爆炸物 484
一、低爆药 484
二、初级高爆药 485
三、二级高爆药 486
第三节 爆炸物残迹鉴识 487
一、爆炸物残迹之来源 487
二、常用之爆炸物残迹鉴识方法 487
三、爆炸物残迹采样与样品前处理 493
四、系统化爆炸物残迹鉴析步骤 494
第四节 隐藏爆炸物检测 495
一、爆炸物蒸气检测 495
二、爆炸物整体检测 496
参考文献 497
第十六章 测谎学 499
第一节 前言 499
第二节 测谎之理论基础 500
一、身心之关联 500
二、情绪的生理反应 500
三、测谎反应 501
第三节 测谎之作业程序 501
一、蒐集资料 501
二、测前晤谈 502
三、仪器测验 502
四、测后晤谈 502
五、结论分析 504
第四节测谎之编题技术 504
一、编题的基本原则 504
二、测试问题的种类 505
第五节测谎技术之运用 506
一、区域比对法 506
二、修正一般问题法 507
三、紧张高点法 507
第六节 影响测谎结论之因素 508
一、施测人之影响因素 508
二、施测技术 508
三、施测环境 508
四、受测人之影响因素 508
第七节 测谎未来之发展方向 510
一、测谎应与侦讯结合 510
二、本土化的测谎研究 510
三、建立标准化的测谎作业程序 510
四、运用测谎技术于犯罪预防 510
第八节 测谎之相关概念 511
参考文献 511
附录一 刑事鉴识作业 517
附录二 指纹捺印作业 530
索引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