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西洋文学批评综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双英著
  • 出 版 社:文史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9863141419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自序 1

第一章 导论 11

一、「现当代西洋文学批评」的繁富样态及其内在意蕴 11

二、五种与「人」有关的「世界」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3

三、「现当代西洋文学批评」的贡献 33

四、本书的论述架构 52

第二章 以「文学作品」为探讨中心的文学批评 54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Formalism)文学批评 55

一、时空背景 55

二、文学主张 59

三、小结 72

第二节 美国「新批评」(New Criticism,又称为「英美形式主义」) 74

一、时空背景 74

二、文学主张 76

三、小结 85

第三节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文学批评 89

一、时空背景:社会结构的瓦解与「社会科学」的出现 89

二、「结构主义」的出现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91

三、小结 105

第四节 「符号学」(Semiology,Semiotics)文学批评 108

一、「符号学」出现的背景 108

二、「符号学」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及其论述 109

三、小结 119

第五节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与「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文学批评 122

一、「解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出现的背景 122

二、「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124

第三章 以「作者」为探讨中心的文学批评 143

第一节 「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又称为「精神分析」)文学批评 144

一、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144

二、容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又译为「荣格」) 152

三、拉冈(Jacques Lacan,1901-1981) 155

第二节 「现象学」(Phenomenology)文学批评 161

一、「现象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161

二、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95-1938,又译为「胡赛尔」)的「现象学」 163

三、胡塞尔之后的「现象学」论述 170

四、现象学文学批评 172

第三节 「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文学批评 177

一、「原型批评」的背景 177

二、「原型批评」的理论渊源 178

三、「原型批评」家弗莱(Northrop Frye,1912-1991) 186

第四章 以「读者」为探讨中心的文学批评 196

第一节 「诠释学」(Hermeneutics,又译为「解经学」、「解释学」)文学批评 197

一、贝蒂(Emilie Betti,1890-1968) 200

二、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203

三、迦达玛(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又译为「迦达默尔」、「高达美」) 207

四、赫施(Eric Donald Hirsch,1928-,又译为「贺许」) 211

五、李科(Paul Ricour,1913-2005,又译为「利科」、「里科」) 212

补充:20世纪诠释学之渊源 216

一、新科学的提倡者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 216

二、现代诠释学之父——史莱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 217

三、人文科学的奠基者——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 219

第二节 「接受美学」(Theory of Reception)文学批评 224

一、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接受理论 224

二、伊瑟(Wolfgang Iser,1926-):效应理论 229

第三节 读者反应批评(Reader-Response Criticism,又称为「读者反应理论」Theory of Reader-Response)文学批评 234

一、「读者反应批评」出现的背景 234

二、「读者反应理论」的前驱 235

三、「读者反应理论」的代表 237

第五章 以「时代」、「环境」为探讨中心的文学批评 246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New Marxism)文学批评 247

一、「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248

二、「新马克斯主义」文学批评 250

第二节 「文学社会学」(La Sociologie Litteraire)文学批评 263

一、「文学社会学」的产生 263

二、斯达勒夫人(Mme de Stael,1766-1817) 265

三、邓纳(Hippolyte Taine,1828-1893) 266

四、郎松(Gustave Lanson,1857-1934) 266

五、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1910-,又译为「艾斯噶比」) 267

第三节 「对话批评」(Dialogism)文学批评 273

一、修正「形式主义」文学批评 274

二、「日常生活语言」与「艺术语言」 276

三、批判「弗洛伊德主义」 278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的语言哲学 279

五、小说批评 282

第四节 「女性主义」( Feminist Criticism)文学批评 285

一、维吉尼亚·吴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又译为「维吉尼亚·乌尔芙」) 286

二、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ior,1908-1986,又译为「赛门·波娃」) 288

三、伊丽葛莱(Luce Irigaray,1930-) 290

四、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 292

五、西苏(Helene Cixous,1937-) 295

六、伊莲·萧瓦特(Elaine Showalter,1941-) 296

七、珊卓·吉尔伯特(Sandra Gilbert,1936-)与苏珊·古巴(Susan Guba,1944-) 298

小结 299

第五节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文学批评 303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形成的政治背景 303

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主要先驱者:法农(Frantz Fanon,1925-1961,又译为「法侬」) 305

三、「后殖民主义」的三大理论家 308

第六节 「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文学批评 321

一、「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基础 321

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327

三、「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反省 334

第七节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文学批评 338

一、「后现代」的时间跨域 338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色 340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色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