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研究 1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 2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研究 3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研究 3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 4
六、关于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 5
七、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 6
上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1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11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1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12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与重大缺陷 14
四、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6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问世 20
一、《宣言》深入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20
二、《宣言》深刻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特别是科学揭示了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基本原理 21
三、《宣言》系统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明确概括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理论 21
四、《宣言》明确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系统阐明了创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基本原理 22
五、《宣言》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显著特性,特别是科学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坚持的具体革命策略原则 22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欧洲实践中的发展 23
第二章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介绍 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7
一、留日学生是早期译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27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同时,也在逐步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27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其中一些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 2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意义 33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33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36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39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9
二、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 41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45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理论的形成 45
二、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 46
三、党的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初步形成 48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9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 50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5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54
四、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56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56
一、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56
二、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发展 58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62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62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62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64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6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6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70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73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73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75
中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83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83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83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提出 83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85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86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86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91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94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94
二、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95
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96
四、毛泽东思想是世界民族民主革命的精神武器 96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98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 9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99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99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00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101
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101
五、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102
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03
七、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 104
八、关于祖国完全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 106
九、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107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1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11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112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2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 114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1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2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23
一、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123
二、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 123
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124
四、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论断 125
五、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 125
六、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 126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2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 12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科学行动指南 12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遵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历史进程的根本指针 129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30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30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31
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131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36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45
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47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50
一、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指导地位 150
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151
三、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的统领地位 152
下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157
第九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157
第一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157
一、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57
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科学性的保证 159
三、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唯一标准 162
第二节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164
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断同“左”倾错误思想做斗争 164
二、反对借各种名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同右倾错误思想做斗争 169
三、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开展反倾向斗争的基本经验 171
第三节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174
一、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74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历程中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结果 17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结果 176
第四节 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8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180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实践 18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186
第十章 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 188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88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基本要求 188
二、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189
三、实事求是是完成马克思主义历史使命的前提 190
四、实事求是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 191
第二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93
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3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196
第三节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204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04
二、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205
三、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与发展 207
第四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209
第十一章 坚持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213
第一节 调查研究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 213
一、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 214
二、调查研究是联结理论与实际的桥梁 215
第二节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217
一、学好弄通马克思主义必须调查研究 217
二、了解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必须调查研究 218
三、找准结合点也必须调查研究 219
第三节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体现 219
一、首创精神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 220
二、调查研究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体现 221
第四节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2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调查研究 222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离不开调查研究 22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坚持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228
第十二章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31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231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231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主导力量 232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迁中起主体作用 233
第二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234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确立 234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发展与创新 237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40
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创立 241
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 242
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民族复兴之路迈进 244
第四节 坚持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245
结语: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恒主题 249
主要参考文献 251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