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言片语 3
别拿鲁迅说事 3
编纂更需要审美的稳定 7
文坛,应告别“忽悠” 11
小草赵本山和病态小沈阳 15
假如我来策划春晚 17
“文化大餐”的远去 19
论“金”说“王” 22
当艺术患了“皮炎” 25
灰色文化与浮躁心态 28
批评的尴尬 30
津沽絮谭 35
从文化群落说到天津文化特征——天津文化内涵略论 35
天津文化脉络简述——源自陈雍概括天津脚步的“万、千、百” 50
妈祖的内涵与当代性发展 58
铁桥的源起与津城的色彩 72
以城市建设的标志化,提高我市文化形象 79
文化产业的深化:项目的选择与天津元素 85
笔端洇蕴 99
与时俱进的津门小说——兼及天津当代文学创作态势 99
一位评论者眼中的天津文学和青年创作 112
略论梁斌对小说《红旗谱》的修改 126
论孙犁与青年作家的通信 145
工夫深处独心知——王昌定论(节选) 159
航鹰:走入斑斓人生 167
吴若增创作论 173
“笔冷心热”的教授作家——汤吉夫论 199
旧世闲人的悲与喜——林希“津味小说”初探 219
桌边留痕 233
文学,要有正义的裁判力量 233
关于小说新观念和批评摆脱窠臼的通讯 237
评对鲁迅的“失语”——兼及21世纪的鲁迅 248
审美的力度与方向 259
“田园审美意识”与孙犁的小说视角 262
相声艺术:求本还是畸变——兼论“文哏”和艺术的电视化 272
贞节牌坊下的哀歌——谈谈被塑造的女性和贞洁观 282
话剧与校园——兼及话剧本质,并以此纪念中国话剧百年 288
含英咀华 299
论《伤逝》中的涓生形象 299
略论骆驼祥子的悲剧 3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爱情短篇小说鸟瞰 325
谈戴厚英的早期创作 342
张洁小说、散文创作简论 350
纪实!小说? 365
传统语境的变异——电视媒体下的文学表现和历史讲述 370
试谈通俗小说的特征 381
性与文学艺术 387
编年目录 426
后记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