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刮痧理论 1
第一章 刮痧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1
第一节 刮痧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1
第二节 刮痧疗法的理论基础 5
第三节 刮痧疗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现状 5
第四节 痧的现象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6
第二章 经络腧穴学说 10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10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10
第三节 经络系统的作用及临床运用 17
第四节 腧穴的概念、发展及分类 18
第五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规律 19
第六节 特定穴的意义及应用 25
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36
第八节 十二经脉循行及常用腧穴 39
第九节 督脉、任脉循行及常用腧穴 69
第十节 常用经外奇穴 74
中篇 刮痧技术 77
第三章 刮痧的器具与介质 77
第一节 刮痧器具 77
第二节 刮痧介质 80
第四章 刮痧的方法 83
第一节 持板方法 83
第二节 刮拭方法 85
第三节 补泻手法 96
第四节 刮拭要领 97
第五节 刮拭后的正常反应 98
第五章 刮痧的操作步骤 100
第六章 刮痧的注意事项 103
第七章 刮痧的禁忌证与晕刮处理 104
下篇 刮痧应用 105
第八章 治疗总论 105
第一节 刮痧治疗原则 105
第二节 刮痧的治疗作用 107
第三节 刮痧处方 109
第九章 治疗各论 112
第一节 内科疾病 112
感冒 112
高热 114
中暑 115
咳嗽 117
哮喘 119
心悸 121
不寐 123
附健忘 125
附多寐 125
胃痛 126
附嘈杂 128
附吐酸 129
痞满 130
呕吐 132
呃逆 133
腹痛 135
泄泻 137
便秘 139
胁痛 141
头痛 143
眩晕 145
面瘫 146
癃闭 147
阳痿 149
遗精 151
郁证 152
自汗、盗汗 154
面痛 155
震颤 157
第二节 妇儿科疾病 158
月经不调 158
痛经 160
闭经 162
带下病 163
脏躁 165
遗尿 167
小儿惊风 168
小儿食积 169
小儿腹泻 171
小儿厌食 173
小儿多动症 174
第三节 皮外科疾病 175
斑秃 175
乳癖 177
痹证 179
颈痹 180
肩痹 182
痿证 183
扭伤 185
腰痛 186
第四节 五官科疾病 188
耳鸣、耳聋 188
咽喉肿痛 189
失音 191
鼻渊 192
牙痛 193
近视 195
目赤肿痛 196
第五节 美容 197
痤疮 197
黄褐斑 198
雀斑 200
酒糟鼻 201
肤色暗哑 202
面部皱纹 204
第六节 其他 205
单纯性肥胖症 205
戒断综合征 208
疲劳综合征 211
附篇 参考资料 215
清·郭佑陶《痧胀玉衡》(节选)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