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本科评论课教学日志 3
一、新闻评论教与学的可能性 3
如何克服写评论的心理障碍? 3
评论写作与缄默知识 4
分析作品的能力是否有助于写作? 7
新闻评论教学应有怎样的专业自信? 8
评论的专家写作是否动摇评论教学的信心? 10
评论是否可以教与写好评论是否可以教 12
回应“新闻评论学的正当性问题” 14
从Freewriting到理性思维 16
二、新闻评论的思维与表达特点 21
在历史中展现的形式规律 21
不同的事物在哪个层次上“相关”? 24
“人狗同浴”与“华人与狗”是否具有相关性? 29
是“深入”还是“跑题”?——评论中“由此及彼”的合理性问题 34
观察评论语句间的层次关系 37
涉及一段评论表达效率的课堂争议 38
关于表达效率评价的争议与标准 40
评论语句分析的新案例 44
三、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51
你分得清观点与事实吗? 51
论点的表达是否需要“平衡性”? 55
论点的清晰性问题——对一段言论的不同解读 62
一篇文章可不可以有多个论点? 67
在论证关系中确认论点 70
从个别向普遍的迅速过渡 72
一篇评论背后的编辑思考——高明勇来信 74
留意观点之间的关系 76
四、观点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79
事实与价值的缠绕 79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怎样缠绕的? 90
就新闻评论中的判断类型问题答同学问 92
道德判断是否可以“验证”? 95
答复同学对于价值判断的“根本性”忧心 97
价值诉求是否依赖事实判断?——宝马碾童视频前后的课堂测试与评论分析 99
价值判断不一定依赖事实判断 104
五、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107
对由头和论据的不同要求 107
如何在评论开头处理叙事与观点的关系?——我和同学们的思考 111
个人经历的论证效果 116
关于评论中个人经历的使用效果——答同学问 120
从叙事伦理到叙事策略 122
叙事效果的评价与接受程度的差异 128
祭如在——叙事练习 132
六、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140
归纳推理的课堂思考练习 140
以法学素养审视论证效力 143
类比的有效性是知识性的,也是经验性的 146
刑讯逼供与“双重归罪”的类比效果如何? 150
类比推理与比喻的区别 154
由天文望远镜如何论证出版自由? 158
就归谬法、比喻与类比论证的区别答同学问 163
论证力——教科书循环利用的课堂辩论 166
分析学生两篇关于“教授下跪”的评论 169
“京剧比基尼”——学生媒体的“同题异论” 173
七、新闻评论的选题 177
被放弃的选题 177
评论“那匹马”,可以吗? 180
北青报社论为什么没有议论安乐死? 183
八、新闻评论的结构 186
还有什么是递进? 186
学生们对评论结构的不同倾向 190
在结构的后面还有什么? 193
九、新闻评论的标题 196
课堂讨论标题的写作体验 196
到底什么因素影响着标题的表达力? 200
如何评价标题的“效率性”和“表现性”? 202
互文性与标题空间的拓展 204
十、新闻评论的语言 207
我们在怎样的意义上重视正确的语法? 207
“成本”一词能不能换掉? 210
有专业背景的评论如何写给大众看? 216
第二单元 研究生评论课日志 223
形式逻辑规则有什么用? 223
归谬法如何走到谬误? 225
“打耳光就是杀人”? 228
归谬法推演中的可接受性限度 231
被计算揭示的滑坡谬误 234
不相干谬误的课堂案例讨论 238
吸烟者是否可以写“戒烟评论”? 242
以“言行不一”反驳别人为什么是一种谬误? 248
讨论柳宗元《驳复仇议》的论证强度 251
关于“偷窥被判强奸”的课堂争议 256
什么是评论中的冗余? 267
评论语言的“情感指数”与“信息冗余” 273
评论中的“冗余”与新旧信息 276
But是否暗示倾向? 280
关于“鸟”的语言分析 281
在词语的层面上体会风格 283
评论的风格分析 289
“互文性”形成的风格 293
评论语言的交流性 296
新闻评论中的个人化表达 302
第三单元 “论证与辩论分析”课教学日志 309
对论证前提的不断追索 309
怎样讲解“周延”的含义 311
以周延规则检验诡辩 314
同一诉求的不同论证方法 316
谬误为什么会有说服力? 319
分析政协小组会上的论争 323
把美国比喻成“老师”或是“警察”有什么区别吗? 325
“灵魂”的修辞分析 328
第四单元 评论课的考试 335
最后的公正如何实现?——我正在判卷子 335
判卷的思考——给同学们的一个交代 338
考试能不能写出好时评? 341
评论课考试出题难 342
这次怎么出评论考题? 343
评论课考卷感想——关于“最牛高考钉子户”的评论 345
本科考试判卷说明 348
上海考题判卷说明 352
编排说明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