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7
1.研究背景 7
2.主要研究对象界定 10
3.研究内容 13
第一章 相关理论与评析 16
1.1 国外区域发展理论与评析 16
1.1.1 国外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16
1.1.2 国外区域平衡发展中的国家干预理论 21
1.1.3 生态补偿理论 22
1.1.4 传统区域发展理论与“人本区域发展理论”——国外区域发展理论评析 23
1.1.5 国外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24
1.2 国内相关研究与评析 26
1.2.1 区域差距过大造成的问题 27
1.2.2 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原因 28
1.2.3 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与评析 29
1.3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33
1.3.1 市场失灵理论 33
1.3.2 政府失灵理论 34
1.4 “西电东送”相关理论 35
1.4.1 电力产业政策理论 35
1.4.2 电力公共管制理论 35
1.4.3 电力价格管制理论 37
1.4.4 “西电东送”电力价格理论 38
1.5 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39
第二章 东西部区域利益失衡 42
2.1 生态补偿与区域利益失衡 42
2.1.1 西部地区的生态功能 42
2.1.2 生态补偿机制的缺陷与区域利益失衡 44
2.2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利益失衡 46
2.2.1 富饶的贫困 46
2.2.2 西部矿产资源的长期低价值外溢 50
2.2.3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巨大负外部性 55
第三章 区域利益失衡的特殊背景与区域利益深度失衡 58
3.1 区域利益失衡的特殊背景——生态保护、矿产资源开发、能源资源开发与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空间叠加 58
3.1.1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58
3.1.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61
3.1.3 巨大的发展差距 65
3.1.4 生态保护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空间叠加 72
3.1.5 矿产资源开发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空间叠加 81
3.1.6 能源资源开发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空间叠加 85
3.2 生态补偿的区域利益深度失衡 87
3.3 矿产资源开发的区域利益深度失衡 93
第四章 “西电东送”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 99
4.1 “西电东送”的区域产业布局与背景 99
4.1.1 “西电东送”的区域产业布局 99
4.1.2 “西电东送”的电力资源背景 100
4.1.3 “西电东送”的电力市场背景 103
4.1.4 “西电东送”工程基本情况 104
4.2 “西电东送”的巨大效益 104
4.2.1 “西电东送”与东部产业结构优化 104
4.2.2 “西电东送”与西部产业结构优化 106
4.2.3 “西电东送”在东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109
4.2.4 “西电东送”在西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113
4.3 “西电东送”的区域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115
4.3.1 “西电东送”的区域利益格局 115
4.3.2 西部地区为“西电东送”付出的巨大综合代价 119
第五章 “西电东送”区域利益深度失衡对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123
5.1 西部水能资源开发与各族失地移民 123
5.1.1 “西电东送”产生数量巨大的各族水电移民 124
5.1.2 “西电东送”水能资源开发面临的基本背景 126
5.2 水能资源开发中失地移民利益严重受损 131
5.2.1 极度贫困的水电移民 131
5.2.2 水电资源开发与各族水电移民贫困的加剧 135
5.3 “西电东送”与民族社会问题 141
5.3.1 “西电东送”水电资源开发与民族社会环境 141
5.3.2 民族社会环境战略影响评价视角下的“西电东送”水电资源开发 145
第六章 “西电东送”区域利益失衡分析 147
6.1 区域市场失灵与区域利益失衡 147
6.1.1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的主要表现 147
6.1.2 市场失灵与“西电东送”区域利益失衡 149
6.1.3 完善市场失灵理论初探 157
6.2 政府失灵与区域经济利益失衡 158
6.2.1 区域利益的正当性与正当的有限性 158
6.2.2 政府失灵与区域利益失衡 161
第七章 “西电东送”区域利益深度失衡分析 166
7.1 “西电东送”的负外部性与区域利益深度失衡 167
7.1.1 水电资源开发的经济负外部性 167
7.1.2 水电资源开发的生态负外部性 183
7.1.3 水电资源开发的社会负外部性 187
7.2 负外部性矫正的机制缺失与利益失衡转嫁 195
7.2.1 经济利益保护机制缺失:征地制度 195
7.2.2 生态补偿机制缺失 198
7.2.3 民族社会环境重建机制缺失 200
第八章 东西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及对策 203
8.1 政府在区域利益矫正中的作用定位 203
8.2 区域利益协调的政府原则 205
8.2.1 公平原则 206
8.2.2 利益中性原则 207
8.2.3 政府管制无俘获原则 207
8.2.4 政策制定无偏好原则 208
8.3 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209
8.3.1 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区域法 209
8.3.2 构建“纵横交错”的利益协调共享机制 210
8.3.3 设立区域利益协调机构 211
8.3.4 建立区域间协商谈判机制 211
8.4 “西电东送”区域利益协调构架及对策 211
8.4.1 “西电东送”利益的合理分配 212
8.4.2 实行统一的定价政策 212
8.4.3 扩大西电成本核算范围之一:真实移民成本 213
8.4.4 扩大西电成本核算范围之二:环境成本 217
8.4.5 扩大西电成本核算范围之三:民族社会重建成本 218
8.5 健全生态补偿与区域利益协调构架及对策 219
8.5.1 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的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及对策 219
8.5.2 建立大流域跨省区的横向补偿机制及对策 220
8.6 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损害补偿及对策 221
8.6.1 建立生态损害补偿保证金制度 222
8.6.2 建立资源耗竭补贴制度 223
8.6.3 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 223
8.6.4 尽早实施矿产资源税改革 224
8.6.5 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 225
8.5.6 资源受益者对西部省区进行生态损害补偿 225
第九章 区域利益深度协调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对策 227
9.1 传统区域发展理论和补偿理论的基本缺陷 227
9.2 区域利益协调并不能自动矫正区域利益深度不协调 229
9.2.1 区域利益失衡的逐步协调 229
9.2.2 区域利益深度不协调的持续 230
9.3 区域利益协调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对策 235
9.3.1 区域利益协调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农民为本” 235
9.3.2 区域利益深度协调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利益还原 236
9.4 利益还原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对策 238
9.4.1 “西电东送”三大利益还原的基本对策 238
9.4.2 生态补偿利益还原的基本对策 249
9.4.3 矿产资源开发补偿利益还原的基本对策 250
总结与展望 252
1.主要特点与价值 252
2.创新之处 255
3.不足与展望 257
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