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输针灸 《灵枢经》学用解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燕中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8192919
  • 页数:420 页
图书介绍:“本输针灸”是一种依据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辨证组方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名源于《灵枢·本输》篇(该篇主要介绍五脏六腑所出之五腧穴,及其位置、属性、运行方式等)。所谓“本输针灸”是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以《内经》中所记载的腧穴为基本选穴,以五腧穴为核心穴位组方的治疗方法。本书通过对“本腧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探讨,力求使《内经》的基本理论,在针灸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具“逻辑性、客观性、实用性、简单性”,这也是作者一直以来学习中医经典的理念。

第一章 古代文化与《内经》同源 2

第一节 河图洛书 2

一、河图洛书起源 2

二、河洛哲学 3

(一)阴阳观 3

(二)五行观 4

三、河图孕育生成 4

(一)河图之术数 4

(二)从河图了解生成关系 4

(三)《内经》中的生成关系 6

四、从洛书看“气”的运行 9

(一)洛书之术数 10

(二)洛书有“气” 10

五、河图洛书互根 17

(一)天圆地方阴阳相伴 17

(二)形气的生与成 17

第二节 象数与术数 17

一、象数理论源自《易经》 18

二、象数理论在《内经》中的应用 19

(一)象与数是阴阳关系 19

(二)脏象与脏腑有所不同 19

三、取类比象 21

(一)什么是取类比象? 22

(二)中医应用取类比象 23

四、古代术数 28

(一)数有序数、量数、象数之别 28

(二)和于术数 30

五、象数与术数的应用 38

(一)象数的外延 38

(二)术数的应用 41

第三节 古代天文 43

一、天地 45

(一)天地的生成 45

(二)天圆地方 46

(三)天有精,地有形 49

(四)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49

(五)天地之节制 51

(六)天人相应 52

二、天有七曜——日月五星 54

(一)日月 54

(二)五大行星 60

三、古代天文中的二十八星宿与四象 62

(一)二十八星宿与四象 62

(二)二十八星宿在《内经》中的应用 63

(三)二十八星宿与女子月经相应 63

四、三垣 66

(一)三垣应“精气神” 66

(二)北极星是夜空之中心 67

五、“十二次”与“十二辰” 68

第四节 古代历法的阴阳观 69

一、人为制定阳历 70

二、记录时间的太阴历 72

三、中华农历的阴阳观 73

四、四季养生 78

(一)养生要顺应 80

(二)养生要动静相结合 80

(三)养生要饮食合理 82

(四)养生要养神 83

(五)养生要避风寒 83

第二章 阴阳五行 86

第一节 阴阳 86

一、阴阳的初始 88

二、阴阳总纲 89

(一)阴静阳躁 90

(二)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90

(三)阳化气,阴成形 90

(四)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91

(五)阴阳的外在表现 92

三、阴阳的实际应用 93

(一)先后天的阴阳关系 93

(二)生与成的阴阳关系 93

(三)味、形、气、精、化 94

(四)七损八益是调阴阳的根本大法 95

四、阴阳之中有阴阳 97

五、三阴三阳 98

六、阴阳的其他形式 98

第二节 五行 100

一、五行的初始含义 101

二、五行的两种表述形式 102

三、五行与四气五味 103

四、五行中的阴阳关系 104

五、《内经》介绍五行理论 105

(一)其生五 105

(二)天有四时五行,应人之五藏化五气 105

(三)五时之胜对应五脏之胜 106

六、阴阳五行的应用举例 107

(一)五脏藏精生之本 107

(二)少养生,老养衰 108

(三)五味中的阴阳 109

(四)五味的适应证 110

第三章 中医治病策略 115

第一节 《内经》对人体基本结构的认识 115

一、气与形是物质的基本组成 115

(一)气形的生成 116

(二)气形的相互作用 116

(三)气形之伤 117

(四)气形的调理 118

二、客观认识精、神、气、血、脉、营、卫、津、液 119

(一)精 120

(二)神 123

(三)气 129

(四)血 131

(五)脉 134

(六)营 136

(七)卫气 139

(八)宗气 144

(九)津液 146

三、脏腑 149

(一)五脏 149

(二)六腑 157

(三)奇恒之腑 161

第二节 中医治病思路 161

一、发病形式 161

(一)气病与形病 161

(二)精神形气血 165

二、中医治病的基本思路 167

(一)中医治病原则 168

(二)治疗方法的选择 169

(三)治病之道与术 172

(四)针刺擅长调气及形 173

第三节 中药治病思路 174

一、四气五味及归经 174

二、药性应用 176

(一)顺四时之性,逆四时之气 176

(二)气味配伍的功效显现 177

三、药物归经 179

四、“对药”及单味药的阴阳关系 179

五、针药同理 181

第四章 本输针灸 185

第一节 针灸治疗思路 185

一、针灸与中药类比 185

二、四肢何以为诸阳之本? 186

三、脏腑所出之处 187

四、脏腑之气外合六经 188

五、十二原是五脏气血之源 189

第二节 针灸治病依据阴阳五行理论 189

一、《素问·阴阳离合论》 189

二、六经中阴阳相互协同作用 191

三、天之六气以四气为本 192

四、六经与子午流注 193

五、气血运行由化到运 194

第三节 腧穴 196

一、出自《内经》的腧穴 196

二、为何称之为“输”? 197

三、腧穴名称的制定规则 197

四、腧穴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198

五、针刺得气乃精之所化 199

第四节 五输穴 200

一、“本输”的内涵 200

二、手少阴心经没有五输穴 201

三、经文所描述的五输穴 202

四、五输穴功能主治 207

五、阴阳五输穴的对应关系 238

(一)五输穴的两种属性 238

(二)阴阳经五输穴协同作用 240

(三)阴阳经五输穴的对应关系 241

(四)阴阳五输穴对应依据 242

六、五输穴横向与纵向配伍 245

(一)五输穴横向配伍应用 245

(二)五输穴的纵向配伍应用 249

(三)人道法自然 252

七、五输穴与中药属性对比 253

八、五输穴配伍在《内经》中的应用 254

九、五输穴的其他应用 256

(一)五输穴应用外合四季 256

(二)刺有五变,以主五输 257

第五节 十二原穴 259

一、十二原穴根于五脏 259

二、十二原五脏之所禀 260

三、十二原出于四关 261

四、十二原穴释义 261

第五章 《内经》中其他腧穴配伍 268

第一节 背俞穴与募穴 268

一、背俞穴与募穴的天地阴阳关系 268

二、背俞穴 269

三、募穴 270

第二节 奇经八脉 271

一、督脉 272

二、任脉 273

三、督任统一身之阴阳 274

四、冲脉 276

(一)冲脉之行 276

(二)冲脉乃经脉之海 277

(三)冲脉乃五脏六腑之海 277

(四)妇人无须,男人无月事 278

(五)冲脉为病 278

第三节 《黄帝内经》热病五十九腧穴 278

一、《素问》热病五十九俞 278

(一)《素问》经文 278

(二)《素问》五十九俞与热病 280

二、《灵枢·热病》五十九刺 282

(一)经文注释 282

(二)热病五十九刺 282

三、《素问》与《灵枢》之五十九热穴比较 284

四、《内经》热病治疗的相关内容 284

第四节 水俞五十七处 285

一、经文出处 285

二、水俞与热穴 287

三、肾俞、肾之街、肾脉之下行 287

(一)肾俞 287

(二)肾之街 288

(三)肾脉之下行 288

第五节 下合穴 290

一、下合穴出自《灵枢》 290

二、外经与内府 291

三、阳经合穴与下合穴有何不同? 291

四、下合穴功用 292

第六章 经络 294

第一节 十二经脉系统 294

一、经脉 294

(一)针灸教材的经络系统分布 294

(二)何为经脉? 294

二、十二经脉之本源 295

(一)经脉的内生与外合 296

(二)经络的客观性 297

第二节 气血运行于经脉之内外 300

一、气血运行方式 300

(一)天地间气水相互转化形式 300

(二)人之气血运行与自然相应 301

(三)营、卫、宗气 302

二、气血运行于经脉之内外 303

(一)十二经脉之气血出于孙络 303

(二)十二经脉内外气血运行各有其道 304

(三)经脉之外别有经络 305

三、《五十营》与《营气》 306

(一)营与宗气行于经脉 306

(二)营气(营血)行于经隧 307

四、经络系统 310

(一)脉内外气血出入途径 310

(二)营血行于经隧与营气和宗气行于经脉 310

五、卫气运行 313

六、宗气运行 314

第三节 气血之多少 317

一、人之常数合于天之常数 317

二、膏、肉、脂 318

第四节 皮部、经别、经水、筋经 320

一、皮部 320

二、经别 320

三、经水 322

四、经筋 323

第五节 根结、终始、气街、标本 323

一、根结 323

二、终始 325

三、气街 326

四、标本 326

第七章 针刺方法 330

第一节 针道 330

一、九针 330

二、九针与小针 335

三、古代制作针具 337

四、目前临床针具使用 338

第二节 刺道 340

一、小针之法 340

二、气至有效 341

三、从外揣内 343

四、感觉的限度 345

五、针刺“得气”举例 346

第三节 官针 348

一、九针之所宜 348

二、九刺应九变 349

三、刺之十二节 应十二经 350

四、三刺应深浅 351

五、五刺应五脏 352

第四节 《内经》针刺补泻 352

一、何为补泻? 352

二、迎随补泻法 353

三、开阖补泻 354

四、徐疾补泻 354

五、呼吸补泻 355

第五节 禁刺 355

一、手五里禁刺 355

二、背俞穴禁刺 357

三、应四时而禁刺 359

四、应月之圆缺禁刺 359

第八章 病案分析 362

第一节 确定治疗战略 362

一、整体治疗思路 362

二、局部治疗 363

第二节 病例分析 364

【病例一】青春痘 366

【病例二】腹泻 368

【病例三】甲状腺瘿瘤 369

【病例四】乳腺癌术后 371

【病例五】慢性前列腺炎 373

【病例六】感冒 375

【病例七】带状疱疹 376

【病例八】淋巴结核 377

【病例九】治未病 378

【病例十】腹泻 381

【病例十一】面瘫 382

【病例十二】花粉过敏 383

【病例十三】阳痿1 384

【病例十四】精神分裂症 386

【病例十五】咳嗽 387

【病例十六】哮喘 389

【病例十七】霉菌性阴道炎 390

【病例十八】抑郁症 392

【病例十九】反酸 393

【病例二十】肛门瘙痒 394

【病例二十一】失眠 395

【病例二十二】脱发,掉眉毛 397

【病例二十三】骨质疏松症 399

【病例二十四】肥胖 401

【病例二十五】慢性胆囊炎 402

【病例二十六】多发性硬化症 403

【病例二十七】高血压 405

【病例二十八】奔豚 406

【病例二十九】大腿内侧神经受损 408

【病例三十】偏头痛 409

【病例三十一】爱哭的男孩 410

【病例三十二】阳痿2 411

附录 413

后记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