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第二节 调查对象介绍 4
一、A县介绍 4
二、L村介绍 4
三、T企业以及所在的A县蓄电池产业介绍 5
第三节 相关文献回顾 8
一、环境社会学理论综述 8
二、由污染向生态转型的社会学研究 12
三、其他可借鉴的研究理论 16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0
一、RRA法 21
二、田野调查法 21
三、资料收集方法 22
四、分析资料的态度和研究的视角 23
五、理论分析过程中运用的方法 24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5
一、研究思路 25
二、研究主要内容 26
第六节 研究意义 30
一、理论意义 30
二、实践意义 31
第七节 主要创新点 31
第二章 从创业初期到黄金阶段(1988—2000年) 33
第一节 创建初期:目标一致,同舟共济 35
一、农民的分化:无土与有土 35
二、村集体的存在和支持 38
第二节 发展初期:从依托村落社区到走出村落,各方平衡的时期(1988 2000年) 39
第三节 小结 52
第三章 发展中期:对立冲突,不可调和(2001—2005年) 53
第一节 积累的污染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54
第二节 村民的环境抗争过程 55
一、各种途径的弱抗争 56
二、强抗争:集体行动 59
三、蓄电池企业发展中期集体行动为何发生 61
第三节 环境污染事件中的各方角色与关系 68
一、各方的角色与利益 68
二、各方的关系 73
第四节 小结 76
第四章 发展后期:共生共荣,创新共赢(2006—2012年) 78
第一节 A县蓄电池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78
一、产业梯度性转移 78
二、产业集聚化 79
三、产业园区化 80
四、产业生态化 80
第二节 “8·20事件”后A县政府的策略选择 81
第三节 T企业在集体事件后的环保行为及原因分析 95
一、T企业在集体事件后的环保行为 95
二、T企业在集体事件后环保行为的原因分析 98
第四节 在集体事件后民众的行为选择 101
第五节 蓄电池T企业的地方性贡献 103
第六节 小结 105
第五章 蓄电池T企业发展路径的社会学解读 106
第一节 转型社会中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与制度困境使然 107
第二节 产业发展初期利益相关者社会关系的特征与机理 109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中期利益相关者社会关系的特征与机理 111
第四节 产业发展后期利益相关者社会关系的特征与机理 113
第六章 构建污染企业社会干预的复合治理路径 118
第一节 产业场域新秩序的形成:复合治理结构 118
一、秩序重构的理论依据 118
二、秩序重构的现实可能:原有产业秩序结构与边界的扩展 122
第二节 多方参与的复合治理机制 128
一、政府、企业、民众三者的反思 129
二、社会干预下的复合治理机制建立 129
三、复合治理机制的内涵:制衡、协调、合作 132
四、重建权力秩序:合法性基础和能力建设 134
第三节 建构复合治理的现实困境:社会组织作用缺失洞 135
第四节 小结 136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7
第一节 结论 137
第二节 展望 138
参考文献 140
术语索引 147
后记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