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晓琴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2268581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是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编写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本教材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溶液和胶体、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热力学基础、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等内容。每章配有学习要求、本章小结、阅读材料和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附录等。本教材供高等院校生物类、环境类、食品类、医药类、化学类、水产等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

绪论 1

第1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7

1.1 气体 8

1.1.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8

1.1.2 道尔顿分压定律 8

1.2 溶液的浓度 9

1.2.1 物质的量浓度 10

1.2.2 质量摩尔浓度 10

1.2.3 摩尔分数 10

1.2.4 质量分数 11

1.2.5 体积分数 11

1.2.6 各浓度之间的换算 11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 12

1.3.1 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拉乌尔定律 12

1.3.2 溶液的沸点升高 14

1.3.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14

1.3.4 溶液的渗透压 15

1.4 胶体溶液 18

1.4.1 溶胶 19

1.4.2 溶胶的性质 19

1.4.3 溶胶的结构 21

1.4.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2

1.5 表面活性物质与高分子溶液 23

1.5.1 表面活性物质 23

1.5.2 乳浊液 24

1.5.3 高分子溶液 24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25

阅读材料:胶体及其应用 26

习题 27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9

2.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9

2.1.1 体系和环境 29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29

2.1.3 过程和途径 30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 30

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0

2.2.2 恒压反应热和反应焓变 32

2.2.3 热化学方程式 32

2.2.4 盖斯(Hess)定律 33

2.2.5 标准摩尔生成焓 34

2.2.6 标准燃烧热 35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 36

2.3.1 反应的自发性 36

2.3.2 混乱度和熵 36

2.3.3 热力学第二定律 37

2.3.4 标准摩尔熵 37

2.3.5 熵变的计算 37

2.4 吉布斯自由能 37

2.4.1 吉布斯(Gibbs)自由能 37

2.4.2 标准生成自由能 38

2.4.3 吉布斯-亥姆霍兹(Gibbs-Helmholtz)公式 38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39

阅读材料:热力学的发展 40

习题 41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4

3.1 化学反应速率 44

3.1.1 平均速率 44

3.1.2 瞬时速率 44

3.2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46

3.2.1 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46

3.2.2 过渡态理论 47

3.3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48

3.3.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8

3.3.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1

3.3.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3.4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56

3.4.1 可逆反应 56

3.4.2 化学平衡的特征 56

3.4.3 平衡常数 57

3.5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59

3.5.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9

3.5.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0

3.5.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1

3.5.4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61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62

阅读材料:生活中的化学平衡 63

习题 64

第4章 物质结构基础 68

4.1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68

4.1.1 氢原子光谱 68

4.1.2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69

4.1.3 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70

4.1.4 测不准原理 70

4.1.5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71

4.2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73

4.2.1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73

4.2.2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74

4.2.3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74

4.2.4 核外电子的排布 75

4.3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78

4.3.1 周期与能级组 78

4.3.2 族 79

4.3.3 区 79

4.3.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80

4.4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83

4.4.1 共价键理论 84

4.4.2 现代价键理论 84

4.4.3 杂化轨道理论 86

4.4.4 杂化轨道的类型 86

4.4.5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氢键 88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90

阅读材料: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91

习题 92

第5章 分析化学概论 94

5.1 概述 94

5.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94

5.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95

5.1.3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96

5.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98

5.2.1 误差的分类 98

5.2.2 准确度和精密度 99

5.2.3 误差和偏差 100

5.2.4 减小误差的方法 103

5.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04

5.3.1 有效数字的概念 104

5.3.2 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 105

5.4 滴定分析法 106

5.4.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06

5.4.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106

5.4.3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07

5.4.4 滴定方式 107

5.4.5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08

5.4.6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10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112

阅读材料:分析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13

习题 114

第6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16

6.1 酸碱质子理论 116

6.1.1 电解质溶液 116

6.1.2 酸碱的定义和共轭酸碱对 117

6.1.3 酸碱的强弱 119

6.1.4 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119

6.1.5 共轭酸碱对K?和K?的关系 120

6.2 酸碱平衡的移动 121

6.2.1 浓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121

6.2.2 同离子效应 122

6.2.3 盐效应 122

6.3 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123

6.3.1 水溶液的pH 123

6.3.2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124

6.4 缓冲溶液 126

6.4.1 缓冲溶液的组成和原理 126

6.4.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128

6.4.3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130

6.4.4 缓冲溶液在生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131

6.5 酸碱滴定法 132

6.5.1 酸碱指示剂 132

6.5.2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36

6.5.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46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148

阅读材料:生活中酸度测定的意义 150

习题 150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法 152

7.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152

7.1.1 溶度积 152

7.1.2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152

7.1.3 溶度积规则 153

7.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154

7.2.1 沉淀的生成和分离 154

7.2.2 沉淀的溶解 158

7.2.3 沉淀的转化 160

7.3 沉淀滴定法 161

7.3.1 沉淀滴定法对反应的要求 161

7.3.2 沉淀滴定法 161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164

阅读材料:共沉淀(coprecipitation) 165

习题 166

第8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68

8.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68

8.1.1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168

8.1.2 配位化合物及其组成 169

8.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71

8.1.4 螯合物 172

8.2 配位平衡 173

8.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73

8.2.2 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 174

8.2.3 配位平衡的移动 175

8.3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178

8.3.1 价键理论 178

8.3.2 配离子的形成 178

8.4 配合物的应用 180

8.4.1 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80

8.4.2 在生物与医学方面的应用 181

8.5 配位滴定法 182

8.5.1 配位滴定法对其反应的要求 182

8.5.2 EDTA及其配合物的特点 183

8.5.3 金属离子指示剂 186

8.5.4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188

8.5.5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89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190

阅读材料:配位化学发展简介 191

习题 192

第9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94

9.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194

9.1.1 氧化数 194

9.1.2 氧化还原反应 195

9.1.3 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 195

9.2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96

9.2.1 氧化数法 196

9.2.2 离子-电子法 197

9.3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98

9.3.1 原电池 198

9.3.2 电极电势 199

9.3.3 标准电极电势 200

9.3.4 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关系 202

9.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03

9.4.1 能斯特公式 203

9.4.2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04

9.5 电极电势的应用 206

9.5.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06

9.5.2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207

9.5.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207

9.5.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208

9.5.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209

9.6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211

9.6.1 高锰酸钾法 211

9.6.2 碘量法 213

9.6.3 重铬酸钾法 215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216

阅读材料:化学电源 217

习题 218

第10章 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220

10.1 卤族元素 220

10.1.1 卤素单质 221

10.1.2 卤化氢和氢卤酸 221

10.1.3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222

10.2 氧族元素 224

10.2.1 过氧化氢 225

10.2.2 硫化氢和金属硫化物 225

10.2.3 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和盐 226

10.3 氮族元素 228

10.3.1 氮的重要化合物 229

10.3.2 磷的重要化合物 230

10.3.3 砷的化合物 231

10.4 碳族元素 232

10.4.1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232

10.4.2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233

10.5 硼族元素 234

10.6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234

10.6.1 氧化物 236

10.6.2 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 236

10.6.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237

10.7 过渡元素 238

10.7.1 过渡元素的通性 238

10.7.2 铜、银、锌和汞 240

10.7.3 铬、钼的重要化合物 241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242

阅读材料:生命中的元素 242

习题 244

第11章 仪器分析概论 245

11.1 原子光谱分析法 246

11.1.1 原子光谱的产生 246

11.1.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46

11.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249

11.2 分子光谱分析法 253

11.2.1 分子光谱的产生 253

11.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54

11.2.3 分子荧光光度法 256

11.3 电分析化学法 259

11.3.1 电位分析法 259

11.3.2 极谱分析法 263

11.3.3 电泳分析法 265

11.4 色谱分析法 267

11.4.1 色谱分析法概述 267

11.4.2 气相色谱法 268

1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275

本章小结及学习要求 277

阅读材料:元素的光谱与元素周期表 278

习题 279

习题参考答案 281

参考文献 285

附录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