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科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昌义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1551745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前环境科学中所包括的人口、能源、资源、粮食、污染、全球变化、生态安全等问题的最新资料。在每章后附有相关的参考书目和网站,以供读者自己进一步学习。书中还有4个附录,包括国家几个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献、部分练习题的参考答案、有关环保方面的纪念日以及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等。本书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还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的参考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 1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1

二、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容量与环境要素 2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一、环境问题的分类 2

二、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 3

第三节 现代的环境科学 8

一、环境科学的形成和近代的发展 8

二、现代环境科学的分支和发展趋势 10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原理 14

第一节 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分支学科 14

一、生态学的定义 14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5

第二节 有关种群、群落的基本知识 16

一、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16

二、种群数量变动原因 19

三、群落的基本概念 21

四、群落的结构与分布 22

五、植被调查 24

六、生物学名的表达 24

七、群落的演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6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7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7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 27

三、生态系统的平衡 29

第三章 人口问题与环境 33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趋势 33

一、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33

二、预测人口增长的几种模型 39

第二节 现代人口增长的原因 40

一、影响人口增长的三大因素 40

二、现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平衡的状况 41

三、现代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41

四、人口的年龄结构 42

第三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42

一、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 42

二、人口增长与耕地 42

三、人口增长与能源 43

四、人口增长与资源 43

五、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 44

六、人口增长对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影响 44

第四节 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主方程 45

第五节 我国的人口政策 46

第四章 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50

第一节 “温室效应”的加剧 50

一、温室效应的概念 50

二、CO2、CH4等温室气体的影响 51

三、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对人类的影响 52

四、围绕减排CO2的国际斗争——《京都议定书》 54

第二节 臭氧层的破坏和紫外线辐射 56

一、臭氧层的破坏 56

二、臭氧层破坏的机制 57

三、紫外线辐射增强的危害 58

四、关于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 59

五、我国在保护臭氧层工作上的国际态度 60

第三节 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60

一、酸雨(酸式气溶胶、酸性沉降物)的产生和酸度 60

二、酸雨形成的原理 62

三、酸雨的危害 62

四、控制酸雨蔓延的对策 63

第四节 海洋酸化 64

一、什么叫海洋酸化 64

二、海洋酸化的危害 64

第五节 污染物质的迁移 65

一、污染物质迁移的定义 65

二、污染物质的迁移方式 65

三、防治污染物迁移的国际行动 67

第五章 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70

第一节 土壤污染 70

一、概念 70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种类和来源 70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改良措施 72

第二节 大气污染 73

一、大气的组成 73

二、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 74

三、污染源类型划分 75

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75

五、污染物类型 76

六、空气污染指数(API)和空气质量指数(AQI) 80

七、汽车尾气排放与排放标准 85

八、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87

九、室内空气质量和居室环境质量 88

第三节 水体污染 94

一、概念 94

二、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94

三、污染类型和衡量水体污染的指标 95

四、非点源污染 98

第四节 海洋污染 99

一、海洋污染的现状和特点 99

二、海洋污染的“红”与“黑” 101

三、海洋污染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105

四、海洋污染的控制 105

第五节 固废污染 106

一、概念 106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106

三、废物进口的环境管理 114

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城市矿产”及其示范基地建设 115

第六节 噪声污染 117

一、噪声污染的定义 117

二、噪声的声学特性 117

三、噪声的产生和危害 120

四、噪声的防治 121

第七节 微波的污染 122

一、微波的定义及其特点 123

二、微波污染的来源 123

三、微波辐射的危害 123

四、微波辐射的防护 124

第八节 噪光的污染 125

一、噪光污染的概念 125

二、噪光污染的分类 126

三、噪光污染的防护 128

第九节 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128

第十节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30

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130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1

三、改善城市环境的途径和生态城市建设 134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149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49

一、概念与分类 149

二、可更新资源的科学管理 149

第二节 水资源的保护 151

一、全球水的总储量及分布 151

二、世界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151

三、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52

四、水资源的保护对策 153

第三节 森林资源的保护 154

一、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154

二、世界森林资源现状 155

三、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156

四、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157

五、加强城市森林建设 158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保护 162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162

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 162

三、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162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63

五、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163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64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的重要性 164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68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进展 170

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功能和意义 170

二、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71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172

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 173

五、自然保护地与自然保护地法 175

第七节 国土资源保护 176

一、土地的基本国情 176

二、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问题 177

第八节 湿地保护 181

一、湿地的定义 181

二、湿地的作用 183

三、我国湿地及保护情况 183

第九节 生态恢复(生态修复) 186

一、生态恢复的定义 186

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187

第十节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187

一、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 187

二、国家生态安全的内容 188

三、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及措施 188

四、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189

五、生态补偿机制 190

六、生态足迹 191

七、增殖放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192

第七章 生物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 195

第一节 生物安全 195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195

二、我国生物安全的状况 196

三、加强生物安全的措施 197

第二节 外来生物入侵 198

一、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 198

二、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199

三、外来生物入侵的防范 202

四、船舶压载水(或称压舱水)带来的危害 203

第八章 能源、粮食与环境 206

第一节 能源的消耗与供应问题 206

一、能源的分类 206

二、现代能源消耗的特点 206

三、能源的供应 207

第二节 未来我国对能源需求的预测 207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207

二、未来我国对能源需求的预测 208

三、绿色能源的开发与我国的能源政策 208

第三节 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212

一、化石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12

二、其他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13

第四节 粮食的供应、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214

一、粮食的供应情况 214

二、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 215

第五节 食品安全、餐桌污染 217

一、食品安全概述 217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19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222

四、解决餐桌污染的途径 226

第六节 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 227

一、绿色食品 227

二、有机(天然)食品 229

第七节 生态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 231

一、生态农业的背景、意义 231

二、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内容和特点 233

三、生态农业类型的划分 234

四、衡量生态农业建设效果的标准和方法 235

第九章 我国的环境保护对策、有关法规及环境标志 237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37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目的与作用 237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38

三、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239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主要法规(法规体系)介绍 240

第三节 环境标志 243

一、环境标志的概念 243

二、常见的环保标志介绍 243

三、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环保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247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介 248

一、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思想 248

二、发展的内涵 248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49

附录Ⅰ 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51

附录Ⅱ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09

附录Ⅲ 每年有关环保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纪念日 314

附录Ⅳ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和中国主题 321

附录Ⅴ 水平测试卷 323

主要参考文献及推荐读物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