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铁生,鄢盛恺主编;谢圣高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775946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本书编写按照教育部关于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检验技师的目标要求,在坚持“三基”、“五性”的基础上,既能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又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性质与任务 1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性质与内容 1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任务与作用 1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发展史 2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学科的形成 2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学科的发展 2

第三节 本书主要内容与使用方法 4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4

二、本书的使用方法 4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 5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与工作流程 5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 5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工作流程 7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要素 8

一、影响检验质量的常见因素 8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13

三、检测系统的比对 15

四、检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16

第三节 量值溯源与测量不确定度 16

一、量值溯源 16

二、测量不确定度 19

第三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应用与评价 21

第一节 参考区间与医学决定水平 21

一、参考区间 21

二、医学决定水平 23

第二节 生物学变异与分析前变异 24

一、生物学变异 24

二、分析前变异 25

三、生物学变异与分析前变异的关系 26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诊断性能评价 26

一、诊断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27

二、准确性评价指标 28

三、可靠性评价指标 29

四、有效性评价指标 30

五、诊断试验设计的评价标准 31

六、提高临床诊断效率的方法 32

第四节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32

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概念 32

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主要作用 33

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构建与曲线下面积的计算 33

四、临界值的选择 34

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优缺点 35

第五节 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 35

第四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方法与试剂盒 38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分级和参考物质 38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分级 38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参考物质 38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 39

一、方法学性能评价的内容 39

二、方法学评价试验 40

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性能判断 49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51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盒的分类与特点 51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盒的性能指标及评价 53

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盒的质量标准 55

第五章 临床生物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57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 57

一、吸收光谱分析法 57

二、发射光谱分析法 60

第二节 层析技术 61

一、层析技术概述 61

二、离子交换层析法 62

三、高效液相层析法 63

四、亲和层析法 64

五、气相层析法 65

第三节 免疫化学分析技术 65

一、免疫浊度分析技术 66

二、酶免疫分析技术 66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68

四、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69

第四节 质谱分析技术 70

一、质谱分析技术概述 70

二、质谱分析技术分类 71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73

第一节 诊断酶学基础 73

一、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 74

二、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 74

三、目前常用的诊断酶和同工酶 75

第二节 酶含量的表示方法 76

一、酶活性浓度表示法 76

二、酶蛋白质量浓度表示法 76

第三节 酶催化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77

一、定时法测定酶活性 77

二、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 78

第四节 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与最适条件的确定 80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 80

二、酶活性测定方法的选择 82

三、最适条件的确定原则 83

第五节 同工酶检测技术 85

一、电泳法 85

二、抑制法 85

三、其他方法 86

第六节 临床常用血清酶及同工酶的测定 86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86

二、肌酸激酶测定 87

三、碱性磷酸酶测定 88

四、L-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89

五、淀粉酶测定 90

六、乳酸脱氢酶测定 90

七、胆碱酯酶测定 91

第七章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 93

第一节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的原理 93

一、平衡法 93

二、速率法 95

第二节 单酶反应直接法 96

一、单底物反应测定法 96

二、双底物反应测定法 96

第三节 酶偶联法 97

一、脱氢酶指示系统测定法 97

二、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测定法 97

第四节 酶循环测定法 98

一、酶循环测定法的原理 98

二、酶循环测定法的评价 100

第五节 酶激活与酶抑制测定法 100

一、酶激活测定法 100

二、酶抑制测定法 101

第六节 试剂酶的质量要求 101

一、试剂酶的概念 101

二、试剂酶的来源和理化特征 101

三、试剂酶的纯度要求 102

第八章 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技术 104

第一节 临床自动生化分析仪概述 104

一、分立式生化分析仪 104

二、干片式生化分析仪 106

三、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108

第二节 临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技术 108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光光度技术特点 108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常用分析方法 110

三、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参数的设置 112

第三节 临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程序 116

一、基本操作步骤 116

二、主要的维护保养 117

第四节 临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118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 118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118

三、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硬件性能检定 119

第九章 临床生物化学专用仪器分析技术 121

第一节 浊度自动化分析技术 121

一、浊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1

二、浊度分析仪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3

三、浊度分析的临床应用与性能评价 123

第二节 电解质自动化分析技术 125

一、电解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5

二、电解质分析仪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6

三、电解质分析的临床应用与性能评价 127

第三节 血气自动化分析技术 128

一、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9

二、血气分析仪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30

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与性能评价 131

第四节 电泳自动化分析技术 132

一、电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2

二、电泳仪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33

三、电泳分析的临床应用与性能评价 134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即时检验技术 138

第一节 即时检验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138

一、即时检验技术的定义 138

二、即时检验技术的特点 138

第二节 即时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139

一、干化学技术 139

二、多层涂膜技术 140

三、免疫层析技术 140

四、选择性电极技术 142

五、红外和远红外分光光度技术 142

六、生物传感技术 143

七、生物芯片技术 143

第三节 即时检验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144

一、即时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 144

二、即时检验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45

第十一章 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149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检验 149

一、血浆蛋白质概述 149

二、血浆蛋白质测定与评价 151

三、血浆蛋白质测定临床应用 153

第二节 氨基酸的生物化学检验 156

一、氨基酸代谢紊乱概述 156

二、氨基酸的测定与评价 157

三、氨基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158

第三节 高尿酸血症的生物化学检验 159

一、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概述 159

二、尿酸的测定与评价 161

三、尿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161

第十二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63

第一节 糖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163

一、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 163

二、糖尿病与分型 165

三、糖尿病的主要代谢异常 166

四、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生物化学变化 167

五、其他糖代谢异常 168

第二节 糖代谢紊乱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169

一、体液葡萄糖的测定与评价 169

二、糖化蛋白测定与评价 171

三、血糖调节物的测定与评价 171

四、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172

五、胰岛自身抗体的测定与评价 172

第三节 糖代谢紊乱指标测定的临床应用 173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173

二、常用糖代谢紊乱指标的临床应用 174

第十三章 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79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异常脂蛋白血症 179

一、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分类和组成特征 179

二、脂蛋白受体与脂酶和脂质转运蛋白 181

三、血浆脂蛋白代谢 183

四、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184

第二节 血脂和脂蛋白的测定与评价 185

一、脂质的测定与评价 185

二、脂蛋白的测定与评价 187

三、载脂蛋白的测定与评价 189

四、其他脂类物质的测定与评价 189

五、血脂测定的标准化 190

第三节 血脂和脂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191

一、异常脂蛋白血症与血脂和脂蛋白测定的关系 191

二、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92

三、血脂水平的划分 193

四、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193

第十四章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96

第一节 微量元素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96

一、微量元素的分类与代谢及生物学意义 196

二、微量元素的测定与评价 199

三、微量元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202

第二节 维生素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203

一、维生素的分类与功能 203

二、维生素的测定与评价 205

三、维生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206

第十五章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208

第一节 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208

一、电解质代谢 209

二、电解质的测定与评价 209

三、电解质测定的临床应用 211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212

一、酸碱平衡 212

二、酸碱平衡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213

三、酸碱平衡指标的临床应用 214

第十六章 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 218

第一节 骨代谢及代谢异常 218

一、骨组织的组成与代谢 218

二、骨矿物质及其代谢 220

三、骨矿物质代谢调节的激素 222

四、微量元素与骨代谢 223

第二节 骨代谢生物化学标志物的测定与评价 224

一、骨矿物质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224

二、骨代谢相关激素测定与评价 226

三、骨形成标志物测定与评价 228

四、骨吸收标志物测定与评价 230

第三节 骨代谢生物化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231

一、骨矿物质指标的临床应用 231

二、骨代谢相关调节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232

三、微量元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232

四、骨形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233

五、骨吸收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233

第十七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35

第一节 肝胆疾病的代谢异常 235

一、肝脏的物质代谢及其异常 235

二、胆红素代谢异常与黄疸 236

三、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238

第二节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指标测定与评价 240

一、酶学指标测定方法概述 240

二、胆红素的测定与评价 240

三、胆汁酸的测定与评价 241

四、甘胆酸的测定与评价 242

第三节 肝胆疾病生物化学指标测定的临床应用 243

一、肝胆疾病血清酶的临床应用 243

二、血清胆红素和胆汁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245

三、其他指标测定的临床应用 247

四、肝功能检查指标的选择 248

第十八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50

第一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变化 250

一、体液蛋白质变化 250

二、血浆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潴留 251

三、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52

第二节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253

一、肾脏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253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与评价 257

三、肾小管功能试验与评价 258

第三节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应用 259

一、血清尿素的临床应用 260

二、血清肌酐的临床应用 260

三、血清尿酸的临床应用 260

四、尿蛋白的临床应用 260

五、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 261

六、β2-微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261

七、α1-微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261

八、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 262

九、内生肌酐清除率的临床应用 262

十、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的临床应用 262

十一、尿NAG的临床应用 262

第十九章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64

第一节 主要心血管疾病及其生化标志物 264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生化标志物 264

二、心力衰竭及其生化标志物 267

三、高血压及其生化标志物 268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与评价 269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与评价 269

二、心力衰竭生化标志物的测定与评价 272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273

一、生化标志物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273

二、生化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276

第二十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78

第一节 内分泌功能紊乱 278

一、激素的分泌调控 278

二、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 278

三、甲状腺功能紊乱 279

四、肾上腺功能紊乱 280

五、性腺功能紊乱 281

第二节 内分泌功能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282

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生物化学指标测定 282

二、甲状腺功能生物化学指标测定 283

三、肾上腺功能生物化学指标测定 284

四、性腺功能生物化学指标测定 285

第三节 内分泌功能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应用 286

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 286

二、甲状腺疾病 286

三、肾上腺功能紊乱 287

四、性腺功能紊乱 287

第二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89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 289

一、胃部疾病的生物化学 289

二、胰腺疾病的生物化学 290

三、肠道疾病的生物化学 291

四、胃肠激素 292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293

一、常用指标测定与评价 293

二、常用功能试验与评价 295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应用 296

一、消化性溃疡 296

二、胰腺炎 298

三、肠道疾病 299

第二十二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300

第一节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变化及其测定标志物 300

一、血脑屏障及脑脊液 300

二、神经组织的生物化学代谢 301

三、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机制 301

四、主要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变化 302

第二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主要生化标志物的测定与评价 304

一、脑脊液总蛋白测定与评价 304

二、脑脊液蛋白电泳与评价 305

三、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与评价 305

四、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测定与评价 305

五、脑脊液中S100蛋白测定与评价 306

六、脑脊液中5-HT测定与评价 306

第三节 神经精神疾病主要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306

一、多巴胺与高香草酸的临床应用 306

二、5-羟色胺与5-羟吲哚乙酸的临床应用 306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临床应用 307

四、S-100蛋白的临床应用 307

五、其他生化指标测定的临床应用 307

第二十三章 妊娠与新生儿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308

第一节 妊娠与新生儿疾病的生物化学特征 308

一、妊娠对母体的影响 308

二、异常妊娠与胎儿疾病的测定指标 309

三、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指标 310

第二节 妊娠与新生儿疾病生化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312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与评价 312

二、雌三醇测定与评价 312

三、甲胎蛋白测定与评价 313

四、抑制素A测定与评价 313

五、苯丙氨酸测定与评价 313

六、促甲状腺激素测定与评价 314

七、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与评价 314

八、17-羟孕酮测定与评价 314

第三节 妊娠与新生儿疾病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314

一、妊娠早期的生物化学诊断 314

二、异常妊娠的生物化学诊断 315

三、常见胎儿先天性缺陷的生物化学诊断 315

四、新生儿疾病筛查指标的临床应用 316

第二十四章 氧化应激的生物化学检验 318

第一节 氧化应激的生物化学基础 318

一、活性氧和氧自由基及其产生原因 318

二、氧化应激对机体的生理作用和损害效应 319

三、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 320

第二节 氧化应激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321

一、主要活性氧的测定与评价 321

二、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的测定与评价 322

三、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与评价 323

四、常用抗氧化剂的测定与评价 324

五、氧化应激损伤的标志物的测定与评价 325

第三节 氧化应激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应用 326

一、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326

二、氧化应激与肿瘤 327

三、氧化应激与衰老 327

第二十五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329

第一节 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的概述 329

一、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原因 329

二、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330

三、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设计 331

四、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常用参数 332

第二节 治疗药物浓度测定的方法与评价 333

一、标本的采集 333

二、标本预处理 334

三、治疗药物浓度测定方法与评价 334

第三节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335

一、强心苷 336

二、抗癫痫药 336

三、免疫抑制剂 336

四、抗情感性精神障碍药 337

五、抗心律失常药 337

六、平喘药 337

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37

第二十六章 临床毒物检验 339

第一节 临床毒物检验的基本概念 339

一、毒物与毒品 339

二、中毒 340

三、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341

四、发生突发性中毒事件时的分析步骤 341

第二节 临床常见毒物检验方法与评价 342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342

二、常见毒物测定方法与评价 343

第三节 毒物检验的临床应用 347

主要参考文献 349

附录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参考区间 351

附录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的检验参数 355

附录3 生物变异值理想的分析试验质量标准 363

英文索引 368

中文索引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