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萨义德:东方主义及反抗 501
一、“东方”:真理问题 503
二、《东方学》中的无所适从 509
三、《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的解放思想 516
四、后殖民与后现代:萨义德与利奥塔的复调 531
第十五章 斯皮瓦克:让底层人发声 541
一、底层人研究 543
二、女性主义 548
三、后殖民与后现代 553
第十六章 克里斯蒂娃:文本、主体与女性 557
一、解析符号学与互文本性 558
二、过程中的主体 561
三、女性的时间 566
第十七章 苏珊·桑塔格:倡导新感受力 577
一、反对阐释 578
二、重视艺术风格 581
三、提倡对艺术的“新感受力” 585
四、“坎普”美学 588
五、摄影理论 591
六、提倡审美的道德与伦理性 595
第十八章 莱斯利·菲德勒:颠覆标准与开放经典 599
一、关键词:种族与性别 600
二、颠覆与开放 602
三、神话批评与批评神话 607
第十九章 生态批评群:寻找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 611
一、何为生态批评? 611
二、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批评 616
三、生态批评代表人物 628
第二十章 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中的反讽 635
一、罗蒂的“后现代”和“哲学” 635
二、“文学文化” 643
三、反讽主义 650
第二十一章 大卫·格里芬:理性化与经验化的后现代神学 659
一、对现代性的批判 660
二、建设性的后现代理论 664
三、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语言观及其他 673
第三编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的总体性考察和评论 679
第一章 “现代”与“后现代” 679
一、何为现代性 679
二、对现代性的反思 682
三、后现代的产生 684
四、“现代”与“后现代” 687
第二章 审美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690
一、审美现代性 690
二、审美的后现代性 694
三、审美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695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概观 704
一、后现代文学的世界观 707
二、后现代的作家观 719
三、后现代的文本理论 723
四、后现代的“读者—阅读”论 732
第四章 后现代文学理论关键词 740
第四编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在新时期中国的接受与研究 753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在中国的接受诸期概览 753
一、发生期(1979—1985年) 753
二、发展期(1986—1990年) 755
三、推进期(1991—1995年) 764
四、高潮期(1996—2000年) 780
五、新变期(2001年至今) 793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接受传播的专题研究 812
一、视觉文化研究 812
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 847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述评 864
四、生态批评在中国 881
结语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两重影响 906
一、影响在借鉴、吸收和拒绝、批判的矛盾中发生发展 906
二、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积极影响的考量 912
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消极影响的反思性批判 943
参考文献 966
人名对照表 986
后记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