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2
第一章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2
第一节 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2
一、我国芍药科植物的种质资源 2
二、野生种原生地的保护与研究 3
三、野生种迁地保护与研究 4
四、野生牡丹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五、野生种的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12
第二节 栽培品种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17
一、品种整理、登录与保护 17
二、古牡丹的收集与复壮研究 25
三、秋发牡丹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27
四、栽培品种的地域适应性 34
五、国外引进品种的适应性 53
六、品种资源圃的建立 59
第二章 新品种培育 63
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牡丹育种概述 63
一、育种史的简单回顾 63
二、首批远缘杂种概述 64
第二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实践总结 64
一、育种目标 64
二、育种方法 65
三、远缘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 66
四、远缘杂种优良特性综述 69
第三章 品种花色与花型演进的探讨 71
第一节 花色研究进展 71
一、兼顾花色的品种分类系统 71
二、花色素成分 72
三、花色创新的探索 75
第二节 花型演进规律的再探讨 78
一、花型的概念 78
二、花型与牡丹品种的分类方案 79
三、牡丹花型若干问题的探讨 80
第四章 栽培与生产 83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83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和意义 83
二、种苗生产 84
三、盆花生产 87
四、鲜切花生产与保鲜 90
五、种子生产 92
第二节 牡丹的花期调控技术及应用 96
一、花期调控技术 96
二、春节用花促成栽培(以春节在2月初为例) 97
三、国庆节用花抑制栽培 99
四、高海拔抑制栽培技术 100
第三节 栽培与生产标准化 102
一、标准化的作用 102
二、开展牡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103
三、牡丹技术标准化工作 103
第五章 牡丹的开发利用 104
第一节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104
一、油用牡丹产业概况 104
二、油用牡丹产业综合效益 105
三、油用牡丹加工 106
第二节 牡丹产品的深加工 107
一、牡丹的主要药用成分 107
二、牡丹的药用栽培及加工 108
三、牡丹深加工产品在保健方面的应用 113
第六章 牡丹专类园与牡丹插花艺术 115
第一节 牡丹专类园 115
一、园址选择 116
二、牡丹品种的选择 116
三、牡丹专类园的布置方式 117
四、牡丹园的种植设计 117
五、牡丹种植的季节 118
第二节 插花艺术 118
一、牡丹插花的历史 118
二、牡丹插花特点 122
三、作品欣赏 124
各论 129
第一章 品种命名原则及记载描述 129
品种记载和描述说明 129
第二章 品种介绍 137
第一节 牡丹组与芍药组间杂交新品种(伊藤杂种Itoh) 137
第二节 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与肉质花盘亚组间杂交新品种 140
一、适宜庭园栽培的品种 140
二、适宜切花栽培的品种 149
三、适宜容器栽培的品种 154
第三节 品种群间杂交新品种 155
一、适宜庭园栽培的品种 155
二、适宜切花栽培的品种 156
三、适宜促成栽培的品种 160
四、适宜容器栽培的品种 162
第四节 实生选育的新品种 164
一、中原牡丹品种群 164
二、西北品种群 268
三、西南品种群 279
四、江南品种群 281
五、东北品种群 283
参考文献 286
品种名索引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