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被害者与被害者学 1
(一)被害者 1
(二)被害者学 3
二、被害者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 5
(一)被害者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5
(二)研究被害者学的目的和任务 8
三、被害者学与犯罪学 10
四、被害者学的形成及其发展状况 13
犯罪被害者之分类和特征 18
一、建国以来犯罪之被害者的演变 18
(一)政治性被害者的演变 18
(二)普通刑事犯罪的被害者之演变 20
二、刑事犯罪之被害者的分类 26
(一)按犯罪性质分类 26
(二)按被害者的过错大小分类 32
(三)按被害者生物学特征分类 40
(四)按被害者心理学特征分类 48
(五)按被害者受害程度分类 54
(六)按被害者与加害者的关系分类 56
(七)无具体被害者的刑事犯罪 61
三、犯罪行为被害者之特征 64
(一)反革命罪被害者之特征 65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之被害者的特征 67
(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被害者的特征 69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被害者的特征 71
(五)侵犯财产罪中被害者的特征 77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被害者之特征 83
(七)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被害者的特征 88
(八)渎职罪被害者的特征 91
(九)不同年龄被害者的特征 94
其他各种被害者及其特征 103
一、法人被害及其特征 103
(一)法人 103
(二)被害法人及其特征 104
二、交通事故的被害者之特征 111
三、医疗事故的被害者之特征 120
四、环境污染被害者之特征 123
五、自杀者的特征 129
(一)一般的自杀者 131
(二)犯罪之被害的自杀者 136
犯罪之被害者与加害者 140
一、被害者无过错的情况 140
二、被害者有过错的情况 144
(一)被害者的罪责小于加害者的罪责 145
(二)被害者的罪责等同于加害者的罪责 146
(三)被害者的罪责大于加害者的罪责 147
三、被害者是真正的犯罪者 147
犯罪被害之预测 149
一、犯罪被害之预测的重要性 149
二、被害预测与犯罪预测的关系 152
三、被害预测的可能性 155
四、被害预测的方法 157
(一)统计学的方法 157
(二)抽样调查法 158
(三)外推法 159
犯罪之被害预防 161
一、犯罪之被害预防的概念 161
二、被害预防的重要性 163
三、被害预防的可能性 165
四、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关系 167
五、社会控制及预防被害 170
(一)社会控制的一般涵义 170
(二)社会控制的形式和手段 173
(三)被害过程的社会控制 175
六、各种类型被害预防的对策 177
(一)盗窃罪的被害预防 178
(二)暴力犯罪的被害预防 181
(三)性犯罪的被害预防 182
(四)诈骗犯罪的被害预防 184
(五)交通事故的被害预防 185
(六)预防法人被害之对策 188
(七)预防医疗事故之被害者的对策 193
(八)预防环境污染的被害之对策 197
(九)自杀者的预防对策 201
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 208
一、关于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的概念 208
二、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的渊源与发展 212
三、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的理论依据 217
四、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的原则 219
五、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的主要内容 220
(一)犯罪被害之补偿立法的目的和任务 220
(二)补偿的对象 221
(三)补偿的范围 223
(四)补偿的数额 224
(五)补偿的机构及程序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