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8
1.2.1 研究目标 8
1.2.2 研究思路 8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0
1.3.1 研究内容 10
1.3.2 研究方法 11
1.4 主要贡献与后续研究 12
1.4.1 主要贡献 12
1.4.2 后续研究 12
2 特征事实与文献综述 14
2.1 我国分配关系的演变 15
2.1.1 宏观分配格局的演变 15
2.1.2 居民收入不平等扩大 17
2.1.3 要素间分配 26
2.2 我国经济金融化的进程 27
2.2.1 我国金融系统的发展历程 27
2.2.2 我国金融系统的总量增长 31
2.2.3 我国金融系统的结构问题 33
2.3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 37
2.3.1 分配理论研究 37
2.3.2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43
2.3.3 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46
2.3.4 小结 50
3 利益分享、金融功能与分配关系演化 51
3.1 利益分享机制与金融功能 52
3.1.1 生产性分享 52
3.1.2 消费性分享 63
3.1.3 公共分享 67
3.2 转型经济中的利益分享:模型分析 70
3.2.1 基准模型 70
3.2.2 制度性公共资本与利益分享广度 74
3.2.3 我国的金融转型与市场结构问题 79
3.3 金融结构扭曲与利益分享失衡 85
3.4 总结与政策含义 87
4 金融发展与宏观分配格局变化 89
4.1 引言 89
4.2 我国宏观分配格局的测算 96
4.2.1 基于资金流量表的分配比例 96
4.2.2 宏观分配格局测算的调整修正 101
4.3 理论解释 108
4.3.1 模型的基本架构 109
4.3.2 模型求解和主要命题 112
4.4 实证分析 115
4.4.1 时间序列分析 116
4.4.2 面板数据分析 120
4.5 总结与政策启示 134
5 金融控制、技术偏向与要素收入分配 137
5.1 引言 137
5.2 金融控制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141
5.2.1 金融控制与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技术偏向视角 143
5.2.2 金融控制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融资约束视角 148
5.3 金融控制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实证分析 155
5.3.1 金融控制综合指数的测算 155
5.3.2 金融控制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时间序列分析 158
5.3.3 金融控制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技术偏向 163
5.3.4 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170
5.4 总结 176
6 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 178
6.1 引言 178
6.2 现实与理论 181
6.2.1 金融政策与居民收入差距:以城乡收入比为例 181
6.2.2 理论解释 184
6.3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89
6.3.1 模型与方法 189
6.3.2 实证过程的说明 191
6.3.3 实证结果分析:东中西部SVAR模型 192
6.4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比:基于省级面板分析 197
6.4.1 时序图 198
6.4.2 平稳性检验 199
6.4.3 协整检验 200
6.4.4 回归模型 201
6.4.5 回归估计 202
6.5 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多角度比较 206
6.5.1 指标说明和数据处理 206
6.5.2 实证过程 212
6.6 总结 217
7 总结与展望:什么是“好的”金融 220
7.1 总结 220
7.2 是否存在金融发展的Kuznetz效应 222
7.3 什么是“好的”金融 229
7.4 政策建议的补充 232
参考文献 235
1.中文文献 235
2.英文文献 241
附 录 256
1.中国收入分配原始数据 256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设定与证明 270
3.居民储蓄倾向的证明 272
4.企业家储蓄倾向的证明 273
5.根据BIC准则的计算结果 274
6.公式6.3的证明 276
索 引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