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圣哲王阳明 2
文武双全的圣人 2
行动哲学阳明学 4
日本人与阳明学 6
对阳明学的误解 9
第一章 阳明降世 12
中国的文艺复兴 12
余姚四贤人 14
『守仁』之名由来 17
第二章 阳明先祖 22
王家始祖 22
远祖名臣王导 26
书圣王羲之 31
忠臣六祖王纲 33
遁世高祖王与准 36
洒脱曾祖王杰 38
祖父竹轩先生 40
父亲龙山先生 42
第三章 不羁少年 56
十岁的诗才神童 56
天下第一等人 59
巧用智谋惩戒继母 61
怀抱经略之志 63
第四章 五溺时代 68
心无定性 68
『格竹』失败 72
新婚之日出走 76
苦练书法 80
第五章 圣学之道 86
拜谒大儒娄谅 86
宋儒的『格物』说 88
新儒学的兴起 91
明初心学传承 97
阳明中举 102
两次会试失败 105
钻研兵法 112
考中进士入仕途 115
上陈边防策 118
审查江北囚徒 127
求道访仙 129
结交『明前七子』 133
悟出佛道不足 140
莫逆之交的影响 145
西湖疗养 149
摆弄禅机教化弟子 152
排斥佛道 155
会稽山祈雨 166
第六章 倡导圣学 176
笃信儒学 176
出任乡试主考官 178
阳明的政治策论 185
与湛甘泉共倡圣学 191
萌发隐遁之心 194
第七章 龙场悟道 200
武宗与宦官 200
阳明入狱 205
别了,京城 212
摆脱刺客 220
再会无为道人 226
告别门人徐爱 233
前往贵州龙场 237
艰辛的龙场生活 244
龙场顿悟 250
创作《五经臆说》 256
第八章 龙场教化 264
蛮荒之地建造居室 264
德化的力量 271
教化诸生 274
龙冈书院的学规 277
书院学的历史 280
阳明与书院教育 285
阳明的教育理念 290
感化思州太守 292
劝诫土著豪族 295
埋葬暴毙的吏目 299
第九章 『知行合一』说 306
席元山入门 306
朱熹和陆九渊的学问 308
行而知之 310
如何修行『知行合一』 313
『知行合一』说的发展 315
学问即行,行即知 319
致良知 321
陆九渊与『知行合一』说 323
第十章 庐陵知县 328
天诛宦官刘瑾 328
龙场之后 330
阳明评『静坐』说 335
卧治六月 338
吉安的阳明遗迹 341
第十一章 京师讲学 346
和黄绾谈立志 346
『明镜』论 352
众多门人聚学 358
送别方叔贤 361
送别湛甘泉 364
送别黄绾 367
阳明的出世倾向 371
『朱陆同异』论 373
未发已发之辨和『体用』论 379
第十二章 滁州讲学 386
与徐爱论学 386
《大学》学什么 389
由诚意到格物 398
心学的三大学说 404
儒学的三大论题 408
王阳明敬王通而轻韩愈 412
不妄议经书,不提倡著述 416
与门人游四明山 419
会晤了庵和尚 423
训诫弟子:理气之辨 434
到滁州上任 436
批评王嘉秀、开导王纯甫 446
离开滁州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