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正能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怀斯曼著;陈蕾译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40470722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正能量》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最新力作《唤醒睡眠正能量》,致力于运用科学的手段,通过睡眠深入了解我们的大脑,唤醒睡眠正能量,提升生活、工作质量,获得幸福。平均而言,人类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睡眠上,而睡眠时间中的四分之一都被用于做梦。该如何充分利用好每天清醒以外的这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本书开启了一场黑夜之旅,带领大家深入了解睡眠和做梦的科学,提供最实用的方法以帮助大家了解黑夜的秘密。是时候去 重新利用黑夜,是时候一夜安眠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是时候唤醒睡眠和做梦的科学。

第一部分 引言 1

1 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书? 1

2 如何写这本书? 2

3 怎么才能来解答疑难问题? 2

4 人工影响天气的大气学科和业务特征是什么? 3

第二部分 对流云的分类 4

5 为什么要对对流云进行分类? 4

6 如何来作对流云的分类? 4

7 如何来对冰雹分类? 5

第三部分 冰雹云和冰雹结构 7

8 形成冰雹的基本动力条件是什么? 7

9 形成冰雹的过程是怎样的? 7

10 雹胚形成的条件和时间长短? 9

11 冰雹云概念模型有哪些? 11

12 超级单体雹云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16

13 冰雹云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概念模型是怎样的? 17

14 为什么强冰雹云具有非对称的水平旋转着的垂直对流环流? 18

15 为什么强冰雹云具有上升支气流与下沉支气流对峙着的对流环流? 20

16 冰雹形成中的疑问有哪些? 22

17 如何发现强对流云中有“穴道”结构? 24

18 “穴道”有些什么功能? 29

19 “穴道”有几种特征走向? 30

20 “穴道”的体积有多大?为什么说“穴道”区域只占强对流云体的1/16? 31

21 什么是“穴道”的强度?什么是冰雹“穴道”?什么是阵雨“穴道”? 32

22 判定“穴道”位置的动力学原则是什么? 32

23 “穴道”中各种水凝物粒子的优势平衡位置在哪儿? 32

24 新的典型超级单体雹云的概念模型是什么样? 33

25 在实际自然雹云中能观测到“穴道”结构吗? 35

26 为什么外国学者“失之交臂”,没有发现冰雹“穴道”? 36

27 多重循环运行增长是冰雹的分层结构的成因,但在自然云中是如何进行重复循环增长呢? 40

28 为什么强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在特征RHI上具有BWER或WER结构? 43

29 为什么强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在特征PPI(平面位置显示)上常具有低层勾状回波结构? 45

30 为什么具有强垂直运动的强对流系统可用水平涡旋来识别? 46

31 强冰雹云的雹、雨、云区分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47

32 为什么强冰雹云形成要有“前赴后继”的酝酿时段? 48

33 超级单体与一般单体结构上的差别是什么? 49

34 为什么冰雹有分层结构?而有些大冰雹的主体结构只占众多层中的1~2层? 49

35 如何正确理解冰雹浓度与雨滴浓度的差别? 50

36 冰雹云雷达回波结构与云体气流分布的关系? 50

37 为什么强对流云体的合并与分裂都是强化的反映? 52

38 超级单体雹云的变异(或非典型)的概念模型是什么样? 53

39 强对流云过境时的地面要素变化的含义是什么? 54

40 为什么冰雹云会发出“蜂子朝王声”? 56

第四部分 防雹 58

41 防雹的播撒理论有哪些?为什么人们比较认可防雹的“有利竞争”学说? 58

42 对实施防雹“有利竞争”的疑问是哪些? 60

43 能否实现平等的“有利竞争”? 63

44 什么是防雹的动力理论? 67

45 如何来验证动力影响理论? 74

46 新的防雹概念模型是什么样的? 74

47 防雹作业三个适合条件选定的原则是什么? 76

48 如何由观测产品来判断“穴道”位置? 76

49 如何快速粗估“穴道”的位置? 78

50 为什么群众经验说防雹作业要打“云头”、打“云腰”、打“胳膊肘云”是有道理的? 78

51 为什么群众经验说防雹作业要打云中闪电密集区? 79

52 防雹作业中为什么会发生冰雹“越打越下”?如何作防雹布局设计? 79

53 下软雹是防雹作业效果吗? 80

54 为什么“穴道”只可打“漏”不可打垮? 80

55 如何理解高炮防雹的有效范围半径约为5~6km? 81

56 如何设计防雹作业网? 81

57 为什么要把播撒防雹与动力防雹结合起来,两者如何结合? 82

58 为什么2001年WMO(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现状的声明”中,认为“近几年来再度出现使用加农炮产生强大噪声的防雹活动,目前既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可信的假设来支持此类活动”? 83

59 为什么说炮击雹云的防雹效果大体上是可信的? 84

60 为什么在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评估上防雹比增雨的争议小? 85

61 为什么防雹业务的管理者回避防雹作业中的“爆炸效应”? 85

第五部分 强对流——阵雨云及增雨 87

62 对流云降水特点有哪些? 87

63 对流云中粒子增长运行与层状云的区别明显吗? 87

64 为什么强对流云会降阵雨? 90

65 什么是强阵雨云的雷达特征回波结构? 92

66 阵雨“穴道”的示意图是什么样的? 94

67 强阵雨云发展演变的特征是什么? 95

68 对流云的生命期受哪些因素和过程影响? 96

69 什么是对流云动力增雨理论?依据何在?如何运用? 101

70 什么是“雷后雨泻”? 101

71 “炮响雨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炮响雨落”? 103

72 对流云增雨的概念模型是什么样的? 107

73 如何实施对流云的播撒增雨? 108

74 如何实施对流云的动力扰动增雨? 110

75 对流云增雨的方案设计要注意那些问题? 111

76 增雨一定要云中有过冷水吗? 111

77 目前增雨效果检验中的问题何在? 112

78 降水过程中出现阵性降水只在对流云中发生吗? 114

第六部分 强对流——雷暴云及防雷 115

79 雷暴云中是怎么起电的? 115

80 为什么非感应起电活动是最重要的?它活动的云-降水物理条件是什么? 116

81 为什么冰雹云会产生“推磨雷”? 118

82 雷电现象一出现预示着什么? 118

83 雷电活动能抑制冰雹发生吗? 119

84 雷电活动能对雷暴云的发展起自然控制作用吗?雷电活动能引发下沉、雨泻、雷暴大风吗? 119

85 除人工引雷外有防雷电的方案吗? 119

第七部分 强对流——大风及防风 120

86 为什么强对流云会产生大风? 120

87 防对流大风的重要性和困难在哪儿? 125

第八部分 积层混合云及增雨 129

88 积层混合云降水发展特点是什么? 129

89 积层混合云有几种类型? 129

90 积层混合云增雨的概念模型有什么特点? 132

第九部分 对流云系动力学研究 136

91 什么是云系动力学? 136

92 为什么要研究对流云系动力学? 136

93 为什么单提对流云系动力学研究的问题? 138

94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对流云系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138

95 超级对流单体雹云的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138

96 如何来把对流云系分类? 139

97 为什么线性对流系统多? 140

98 线状对流云系的结构及演化是怎样的? 141

99 怎么理解线状对流的各型转变? 145

100 为什么对流云系的单体排列能有阵列结构? 147

101 有没有其他有关阵列结构的观测佐证? 150

102 能不能说,对流云系的形成演变需要多种不稳定机制的串接和配合? 152

103 自然界存在的对流自组织的现象多吗? 155

104 暖区强降水的预报难题是否在于暖区新生了对流系统? 157

105 云系的移动受哪些因素制约? 159

106 强对流降水系统中总具有湿中性结构吗? 160

107 湿中性结构有什么样的动力功能? 162

108 为什么说,对流云系的研究需要从初态和演化两种方式来探索? 164

第十部分 青藏高原对流云的特点及效应 165

109 青藏高原对流云的特点是什么? 165

110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对流云会有这些特点? 165

111 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水塔”? 167

112 为什么青藏高原是高影响天气系统的新生地? 167

113 为什么青藏高原对流多雷暴少? 168

114 为什么说对流云群持续活动具有神奇功能? 169

第十一部分 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和分析中的问题 175

115 为什么说,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观测比预报更重要? 175

116 如何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分析运用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资料? 175

117 如何从多普勒雷达产品中来勾画流场? 177

118 粒子谱型能反映云降水发展过程吗? 180

119 雨滴谱观测的意义和局限性在哪儿? 184

120 为什么观测要与实验、模拟相结合? 187

121 如何布局综合观测网的各种观测设备? 187

122 为什么中、小尺度天气观测资料的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实际? 193

第十二部分 讨论和结语 196

123 喷雾能清除大气尘埃吗? 196

124 人工影响天气会不会只是“利益搬家”? 198

125 碘化银(AgI)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灵丹妙药”吗? 204

126 吸湿核的作用和在使用中的问题是什么? 205

127 如何理解使用高炮或火箭来防雹增雨都有效? 210

128 如何探讨爆炸影响气流这个跨学科的难题? 214

129 为什么说,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在云降水物理研究领域进入新一轮的综合观测 环节实验—理论提炼 模式更新的循环研究? 216

130 为什么说,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会推动整个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发展? 217

尾声 水汽之歌 219

参考文献 220

附录 相关基础知识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