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上篇 篆刻创作论 3
导言 3
第一章 篆刻创作的前提 6
第一节 篆刻创作是艺术家的创造 6
第二节 篆刻创作与篆刻临摹、习作的关系 13
第三节 篆刻创作与篆刻技法的关系 20
第二章 篆刻创作的一般模式 25
第一节 “印中求印”创作模式 26
第二节 “印外求印”创作模式 36
第三章 篆刻创作的过程 47
第一节 素材准备 47
第二节 心理准备:虚静 53
第三节 篆刻创作动机的触发 57
第四节 篆刻意象的审美特点及构成 61
第五节 篆刻意象生成的层面 64
第六节 内觉与灵感 68
第七节 篆刻构思中的形式思维 72
第四章 篆刻的传达 79
第一节 传达:创作与制作 79
第二节 传达的情调与线条组合 85
第三节 传达中的侧重及意境创造 88
下篇 篆刻风格论 97
导论 97
第一章 篆刻风格释义 99
第一节 古典印论中的品格 99
第二节 “风格”无高下之分 102
第三节 西方风格论的演变及本书理解的“风格”内涵 104
第二章 篆刻风格与世情的嬗变 110
第一节 篆刻风格与政治制度的更迭 111
第二节 从动物肖形印看春秋两汉时期的宗教色彩 115
第三节 元花押印——篆刻史的“突发事件” 121
第三章 篆刻风格与民族、地域特色 125
第一节 从巴蜀符号印看边远地区的篆刻风格 126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七国玺印的风格与地域特色 130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印章风格 140
第四节 篆刻风格与地理环境 146
第四章 流派印风 152
第一节 篆刻流派的内涵与时间问题 152
第二节 流派的首领与群体 156
第三节 林皋与鹤田印派的衰微 162
第四节 流派的师承与创新 166
第五章 篆刻风格与个体 174
第一节 丁敬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75
第二节 蒋仁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79
第三节 黄易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83
第四节 奚冈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86
第五节 陈豫钟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88
第六节 陈鸿寿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91
第七节 赵之琛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94
第八节 钱松的文化心理结构与风格 199
第六章 风格与材料、媒介、技法 204
第一节 印章材质与媒介 204
第二节 篆刻风格与材料、技法 206
第三节 石材引发的风格多样 216
第四节 篆刻风格与工具、手 219
第七章 风格的辨认 225
第一节 风格辨认的误区 225
第二节 篆刻风格辨认的要素 228
第三节 风格辨认与“前理解” 236
第四节 赵之谦的印章有风格吗 240
第八章 篆刻风格24品示例 248
1.雄浑——吴昌硕 248
2.豪放——齐白石 251
3.疏野——高凤翰 254
4.老苍——来楚生 257
5.超逸——蒋仁 260
6.峭折——丁敬 263
7.简淡——奚冈 266
8.沉着——吴熙载 269
9.苍劲——赵石 272
10.奇诡——易孺 275
11.古拙——简经纶 278
12.自然——钱瘦铁 281
13.工致——王石经 284
14.洗炼——林皋 287
15.光洁——黄士陵 289
16.典雅——赵时 292
17.精严——王福厂 295
18.精工——陈巨来 297
19.流动——邓石如 300
20.清奇——李尹桑 302
21.高古——童大年 305
22.妩媚——徐三庚 308
23.绵密——方介堪 311
24.渊静——韩登安 314
跋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