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价值 3
第三节 研究现状 4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资源 15
第一节 批评观念资源:左翼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 15
一、“革命”化的评判思维 16
二、阶级话语的吸纳 21
三、想象的“大众” 26
第二节 制度资源:延安文艺的话语范式 33
一、《讲话》历史谱系的建构 33
二、文学批评的政治化 39
三、出版的审查与管制 48
第三节 理论资源:苏联文学理论与中国 52
一、期待视域与理论诉求 52
二、阐释空间的增长 56
三、本土经验与外来资源的共生 61
第二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意识形态 67
第一节 1949—1955: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的指导与规训 68
一、《武训传》批判:对旧文艺及知识分子的规训 68
二、《红楼梦》研究批判:对旧学术的清理 78
三、胡风事件:对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清理 87
第二节 1956—1962: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的调整与询唤 96
一、“双百方针”与文学理论建构 97
二、文本的“再解读” 103
三、乌托邦叙事的阐释 111
四、“调整”时期的理论与批评 118
第三节 1963—1976: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的工具化和武器化 128
一、文学批评的政治意蕴 128
二、文学批评与《纪要》 135
三、文学批评与意识形态的同构 143
第三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观念形态 151
第一节 政治实用主义批评 151
一、周扬:权力话语的批评范式 152
二、邵荃麟:实用主义文学批评 162
第二节 不同形态的现实主义批评 169
一、茅盾:客观写实的批评观念 169
二、冯雪峰:“政治—艺术”对立统一的批评 180
三、胡风:“主观战斗”的批评精神 189
第三节 有限度的审美经验批评 197
一、侯金镜:小说形式和内在规律的探索 197
二、巴人:以“人”为本的文学批评 207
第四节 极“左”意识形态批评 214
一、姚文元的“政治批判”型批评 214
二、“文革”写作组:政治斗争的工具 224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 232
第一节 文学批评与文学形式的嬗变 233
一、诗歌的“新”与“旧” 233
二、杂文的沉浮 244
三、话剧:形式与批评的互动 253
四、叙事:“缝隙”的消失 261
第二节 文学批评与“衰竭”的主体 268
一、批评的权威性 268
二、反批评的无效性 272
三、自我批评与失落的主体 274
第三节 文学批评与“清洁”的文本 277
一、阶级斗争的强化 277
二、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强调 281
三、对“日常生活”的清理 284
结语 如何“审美”,怎样“自主” 288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