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色彩构成概述 8
1.1 色彩构成的意义 8
1.1.1 关于色彩 8
1.1.2 关于色彩构成 8
1.1.3 色彩构成与包豪斯 8
1.2 色彩研究的发展 10
1.2.1 色彩是形体的附 10
1.2.2 色彩的独立 11
1.2.3 色彩与科学的结合 12
1.2.4 牛顿光与色的实验 12
1.3 东西方色彩观 13
1.3.1 东方 13
1.3.2 西方 14
教学实践 14
PART 2 色彩属性 16
2.1 色彩的形成 16
2.1.1 光与色 16
2.1.2 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 16
2.2 色彩类别 18
2.2.1 有彩色 18
2.2.2 无彩色 19
2.2.3 色彩的基本属性 19
2.2.4 色彩混合 20
教学实践 26
PART 3 色彩与形式法则 28
3.1 色彩构成的艺术载体 28
3.1.1 色彩与服装设计 28
3.1.2 色彩与网页设计 28
3.1.3 色彩与广告设计 29
3.1.4 色彩与空间设计 30
3.1.5 色彩与产品设计 31
3.2 色彩的应用技巧 32
3.2.1 色彩与形式法则 32
3.2.2 色彩比例 33
3.2.3 色彩节奏 33
3.2.4 色彩呼应 34
3.2.5 色彩重点 34
3.3 色调 35
3.3.1 色调的分类 35
3.3.2 色彩变调 38
教学实践 40
PART 4 色彩对比 42
4.1 同时对比 42
4.2 连续对比 42
4.3 色相对比 43
4.3.1 同类色相对比 43
4.3.2 邻近色相对比 43
4.3.3 类似色相对比 43
4.3.4 中差色相对比 43
4.3.5 对比色相对比 44
4.3.6 互补色相对比 44
4.4 明度对比 44
4.4.1 同色相明度对比 44
4.4.2 多色相明度对比 45
4.5 纯度对比 46
4.6 冷暖对比 47
4.7 面积对比 48
教学实践 49
PART 5 色彩调和及色调 52
5.1 色彩调和 52
5.1.1 类似调和 52
5.1.2 对比调和 53
5.1.3 面积调和 54
5.1.4 推移调和 55
5.2 色彩调和理论 58
5.2.1 谢弗勒尔色彩调和理论 58
5.2.2 孟塞尔色彩调和理论 59
5.2.3 约翰·伊顿色彩调和理论 59
教学实践 61
PART 6 色彩象征 64
6.1 影响色彩联想的因素 64
6.1.1 色彩与年龄 64
6.1.2 色彩与性格、情绪 65
6.1.3 色彩与民族、风俗 65
6.1.4 色彩与地域环境 66
6.1.5 色彩与修养 66
6.1.6 色彩与性别 66
6.1.7 色彩与时尚 67
6.2 色彩的性格 67
6.2.1 红色 67
6.2.2 蓝色 67
6.2.3 粉色 68
6.2.4 绿色 70
6.2.5 橙色 71
6.2.6 紫色 72
6.2.7 黄色 73
6.2.8 棕色 74
6.2.9 灰色 75
6.2.10 白色 75
6.2.11 黑色 76
6.3 色相联想 77
6.3.1 具象联想 77
6.3.2 抽象联想 77
教学实践 78
PART 7 色彩心理 80
7.1 色彩的视觉 80
7.1.1 色视原理 80
7.1.2 视觉适应 80
7.1.3 色视共感 80
7.2 色彩的听觉 83
7.3 色彩的味觉 85
7.4 色彩的嗅觉 86
教学实践 87
PART 8 色彩的肌理与重构 90
8.1 色彩与肌理 90
8.1.1 肌理的种类 90
8.1.2 肌理的特征 92
8.1.3 材料与肌理 93
8.2 色彩的重构 96
8.2.1 色彩的采集 96
8.2.2 采集色的重构 97
教学实践1 98
教学实践2 100
PART 9 印刷色彩 102
9.1 印刷要素 102
9.1.1 色彩 102
9.2 印刷过程 104
9.2.1 印前 104
9.2.2 印中 104
9.2.3 印后 104
9.3 配色网站 104
9.3.1 0 to 255 105
9.3.2 Colorhexa 105
9.3.3 Colllor 105
9.3.4 Kuler 105
9.3.5 Color Scheme Designer(色彩方案设计者) 105
教学实践 106
PART 10 色彩相关知识 108
10.1 设计公司 108
10.1.1 北美 108
10.1.2 欧洲 108
10.1.3 亚洲 109
10.2 杂志 109
10.2.1 综合设计类 109
10.2.2 数码设计类 109
10.2.3 时尚设计文化类 110
10.2.4 室内与商业空间设计类 110
10.2.5 工业与产品设计 110
10.3 常用软件 110
10.4 常用图片格式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