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3
一 国际金融市场 3
二 新凯恩斯主义 6
三 新政治经济学 11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本书结构 12
第二章 文献回顾 14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模特点及其新进展 14
一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模特点 14
二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进展 16
第二节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货币政策研究 19
第三节 金融市场一体化对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21
一 金融市场一体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1
二 金融市场一体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3
第三章 引入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新凯恩斯模型:理论与经验检验 28
第一节 引言 28
第二节 基本模型 30
一 消费者与产品市场 30
二 消费者与金融市场 31
三 家庭最优 32
四 厂商最优 35
五 政府 36
六 均衡关系 37
第三节 数值模拟及其结果 37
一 模型稳态 37
二 对数线性化 38
三 非对称性冲击 39
四 参数赋值 40
五 货币供给冲击的动态响应及其含义 41
第四节 宏观经济基本运行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44
一 新凯恩斯主义IS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 45
二 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47
第五节 结论 52
第四章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 53
第一节 引言 53
一 货币理论与政策的演变及发展 53
二 相机抉择与货币政策规则 55
三 最优货币规则 56
四 小结 57
第二节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最优货币规则 57
一 货币政策目标 58
二 货币政策的约束条件 60
三 相机抉择下的最优货币政策 61
四 通货膨胀偏差 62
五 货币政策可信性与承诺所带来的收益 63
六 小结 65
第三节 承诺机制:工具规则还是目标规则? 66
一 工具规则 66
二 目标规则 67
三 承诺机制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 68
第四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 68
第五节 结论 70
第五章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汇率制度的选择 71
第一节 引言 71
第二节 基本模型 74
一 基本假定 75
二 政策制定者的目标 75
三 社会公众的目标 78
四 浮动汇率下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众的损失水平 79
五 固定汇率下政策制定者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众的损失水平 80
六 汇率制度的选择 80
七 小结 81
第三节 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 81
一 对不同国家和汇率制度的分类 82
二 模型的设定与估计结果 82
三 对结果的解释 87
第四节 结论 87
第六章 中间汇率制度的内在不稳定性 89
第一节 引言 89
第二节 基本模型 93
一 模型的基本结构 93
二 理性预期下的解 95
三 理论研究的主要结论 98
四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内在联系 99
第三节 基于面板VAR模型的经验证据 100
一 数据说明 100
二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103
三 估计结果与分析 103
四 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111
第四节 结论 113
第七章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115
第一节 引言 115
一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第一代博弈论模型 116
二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117
第二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分析 118
一 基本模型 118
二 基于金融市场一体化条件下的模型扩展 119
三 金融市场一体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分析的关键方程 122
四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122
五 小结 123
第三节 中国与美国间产品替代弹性的经验研究 124
一 阿明顿弹性的含义及其数学表达 124
二 阿明顿弹性的估计 124
第四节 中国与美国间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经验研究 126
一 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度量方法 126
二 对中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检验 129
第五节 结论 134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136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36
一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136
二 关于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结论 137
三 关于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汇率制度选择的结论 137
四 关于中间汇率制度主要特点及其适用条件的结论 138
五 关于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结论 139
第二节 政策含义 139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40
附录 142
校准和对数线性化简介 142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推导 145
浮动汇率下最优通货膨胀路径 149
固定汇率下最优通货膨胀路径 150
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