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213196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中药药性理论实质研究是国家“973”计划重要支持研究领域,本书为“973”课题代表性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国内研究文献,结合本课题组5年的科研研究,构建并实践药性认知模式,推动了药性的现代认识与科学阐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影响,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重要参考工具。本论著旨在为中医中药专业的研究生以及中医中药领域的教师及科研工作者,认识与研究中药药性提供科学、合理的药性认知模式;并有助于中医师、中药师等临床工作者深入理解中药药性,促进合理用药。

上篇 理论篇 1

第一章 中药药性理论概述 1

第一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 1

第二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一、中药药性理论的朴素起源 1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奠基与形成 2

三、中药药性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2

第三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地位和意义 4

一、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独有的特征性理论 4

二、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依据 4

三、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中药结合的桥梁 5

四、中药药性理论对于中药现代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5

第四节 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合理用药 5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综述 7

第一节 四气的研究进展 7

一、四气与化学物质基础 7

二、四气与生物效应 13

第二节 五味的研究进展 21

一、五味与口尝滋味 21

二、五味与功效 22

三、五味与化学物质基础 23

四、五味与生物效应 24

第三节 归经的研究进展 24

一、归经与化学物质基础 24

二、归经与生物效应 25

三、其他研究 27

第四节 升降浮沉的研究进展 27

第五节 有毒无毒的研究进展 28

一、毒性理论相关基础研究 28

二、毒性成分及其毒性反应研究 31

第六节 综合药性的研究进展 37

一、以功效为切入点的研究 37

二、以化学成分与生物效应相结合为切入点的研究 38

三、以信息学为切入点的研究 39

第七节 各药性之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40

一、各药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40

二、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43

第八节 药性研究的新趋势 45

一、复杂系统科学与药性研究 45

二、化学药物的药性研究 47

三、国家“973”药性研究专题概述 47

第九节 思考与展望 49

一、借鉴和思考 49

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50

三、未来的研究趋势 51

第三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认知学表述 53

第一节 认知、认知医学与中药药性认知 53

第二节 中药药性认知特点 54

一、具有潜在的三重特质 54

二、展现特殊的复杂特征 55

三、蕴含统一的认识框架 57

第三节 从认知科学角度研究中药药性理论 59

一、认知科学在生物医学学科的应用 59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认知 59

第四章 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构建 61

第一节 构建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依据和意义 61

第二节 基于“三要素”理念构建中药药性认知模式 61

一、中药药性构成和认知的“三要素”理念 61

二、“三要素”药性认知模式的构建 63

第三节 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实践设想 65

中篇 实践篇 67

第五章 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研究 67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 67

一、化学成分——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 67

二、辨证药动学——以“证”鉴“性” 70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72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 72

一、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72

二、机体状态对中药体内代谢的影响 80

第三节 结论与思考 97

一、结论与启发 97

二、问题与思考 99

第六章 机体状态与中药药性研究 101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 101

一、机体状态与中药药性 101

二、机体状态动物模型与中药药性研究 10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08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Ⅰ——寒热机体状态模型的系统研究 109

一、概述 109

二、材料与方法 111

三、虚寒状态动物模型的筛选、诱导及特征分析 113

四、虚热状态动物模型的筛选、诱导及特征分析 127

五、模型状态的多角度界定及评价 136

六、模型状态的生物学实质 150

第三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Ⅱ——机体状态对中药代谢过程反应影响的研究 154

一、概述 154

二、材料与方法 155

三、机体状态对药物代谢酶CYP3A、P-gp的影响 156

四、机体状态对中药代谢过程的影响 157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 158

一、结论与启发 158

二、问题与思考 159

第七章 生物效应与中药药性研究 162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 162

一、生物效应与中药药性 162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63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 163

一、概述 163

二、材料与方法 164

三、典型寒、热中药的性效特征表达研究 165

四、寒热中药的性效表达机制研究 171

五、辛热药在不同状态机体的药物代谢研究 186

第三节 结论及思考 193

一、结论与启发 193

二、问题与思考 194

第八章 中药药性构成“三要素”的数学研究 195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195

一、研究思路 195

二、研究基础 196

三、研究内容 196

四、研究方法 197

第二节 数学方法应用于药性理论研究的优势与现状 198

一、数学方法应用的优势 198

二、数学方法应用的现状 199

第三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 201

一、概述 201

二、数据采集和数据库的建立 201

三、药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关系研究 204

四、药性与机体状态的关联关系研究 208

五、药性与生物效应的关联关系研究 224

六、整合“三要素”的药性表征数学模型研究 232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 243

一、结论与启发 243

二、问题与思考 246

下篇 方法篇 249

第九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学 249

第一节 文献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249

一、文献学考据 249

二、文献学整理 250

三、文献综述 250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应用 251

一、临床医学方法 251

二、临床药学方法 252

第三节 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252

一、整体动物研究方法 252

二、血清生物学方法与技术 253

三、细胞生物学方法与技术 254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与技术 255

第四节 化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256

一、定性与标记 256

二、传统理化定量分析 257

三、现代化学成分表征研究技术 258

第五节 物理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259

一、光学方法 260

二、热力学方法 260

第六节 数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61

一、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 261

二、数理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 262

附篇 263

辛热类中药临床合理应用 263

主要参考文献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