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在旧中国的三十七年(1912—1949) 3
第一章 学校的初建阶段 3
中国自办的第一所国立医学校 4
创办时期的教学活动 13
创办时期师生的革命活动 17
第二章 缓慢发展 初具规模 23
明确办学宗旨,建立行政、教学制度 24
扩大规模 25
学校鼓励教师出国留学 27
诊察所扩充为医院 28
部分学科开展了科研工作 29
设备有所改善 30
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31
第三章 忍辱负重 坚持办学 36
部分师生西迁 37
在沦陷区忍辱负重,继续办学 38
在侵略者的魔掌下勇敢斗争 41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京大学医学院 43
反对国民党甄审的斗争 44
教学、医疗大为改观 46
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 52
第二篇 探索办好适应我国建设需要的高等医学院校的道路(1949—1966) 63
第五章 明确办校方向,独立建院,积极发展 66
确定领导管理体制,加强管理 67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 72
教育与防病治病结合,为社会服务,在社会进步中改造成长 76
博揽人才,扩大和建设师资队伍 77
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 79
改革医疗思想,明确教学工作是附属医院的重要任务 80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82
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87
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88
第六章 全面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 91
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扩大规模 93
健全领导体制,加强管理机构 95
确立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96
教学改革 100
开始招收研究生 108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10
向科学进军,科学研究全面起步 112
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117
后勤保障工作大大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19
思想政治工作 120
第七章 “大跃进”——探索和教训 123
1958年以“教育革命”为中心的全面“大跃进”运动 125
医院建设和医疗改革 132
科研“大跃进” 134
学习、研究中医,发展祖国医学 135
第三次党代表大会 137
被指定为全国重点学校及初步调整 139
1960年的“三大革命拧成一股绳” 142
第八章 贯彻八字方针,落实“高教六十条”,学校全面、协调、稳定发展 148
领会精神,统一认识,深入调查研究 150
明确“四定”,理顺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52
第四次党代表大会 154
坚持教学为主,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155
研究生教育初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59
发展专长,提高综合医疗水平 162
科研与教学、医疗工作全面、协调地发展 164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170
贯彻中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进行教学改革 172
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变,开展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工作 178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给学校带来深重灾难(1966—1976) 192
第九章 十年浩劫 192
打倒一切,全面破坏 193
医学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195
医疗工作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 200
科学研究几乎停顿 203
后勤保障,困难重重 203
反对“四人帮”的斗争和“反复辟回潮”、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204
第四篇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争创第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科大学(1976—1992) 211
第十章 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秩序 211
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的罪行,肃清其流毒 213
恢复和整顿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213
恢复招生,开始正常的教学工作 21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16
科学研究工作逐步恢复 216
医疗工作在整顿中前进 217
落实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18
第六次党代表大会 220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向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科大学迈进 222
改革开放,打破封闭式办学老框框 224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搞好本科生教育 229
研究生教育制度日臻完善 240
向高层次发展的继续教育 251
科学研究开创新局面 255
加速发展中的学科建设 260
医院建设 267
第七次党代表大会 274
党、政领导制度和管理改革 275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80
附录 293
附录一: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名表 293
附录二:北京医科大学历任校(院)长、副校(院)长名表 311
附录三:北京医科大学历任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名表 313
附录四:北京医科大学二级单位历任党、政正职干部名表 315
后记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