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建设任务 4
第一节 社会转型理论概说 4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转型及社会发展的理解 4
二、国内学者对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 19
三、国外学者对社会转型的基本观点 22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变迁 25
一、消费文化的崛起 25
二、大众文化的发展 27
三、流行文化的兴盛 29
四、价值观念的变异 31
五、低俗文化的滥觞 32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矛盾和文化任务 33
一、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矛盾 33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任务 3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40
第一节 文化的流变及多维审视 40
一、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文化范型” 41
二、文化概念的其他界定形式 53
三、文化概念多变的基本原因 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渊源 72
一、人类历史上的和谐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性质料 7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内容 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关系 81
一、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81
二、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83
三、文化的普遍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85
四、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 86
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88
六、“土文化”与“洋文化”的关系 90
七、核心价值与外围价值的关系 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92
一、坚持一元指导 92
二、把握两个要点 93
三、体现三个结合 94
四、着眼四个方面 9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涵义、基本定位和构设思路 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涵义、功能及作用机理 99
一、“机制”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涵义 99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主要特征 101
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作用机理 104
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运作方式 1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要素 112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指标体系 113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目标 116
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评价原则 1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定位 121
一、明确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思想保证 121
二、高度的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内在精神 124
三、广泛的文化认同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品格 128
四、独特的文化个性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主要特色 132
五、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现实要求 13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构设思路 149
一、求真务实、立足当代的求是之路 149
二、和而不同、尊重差异的求同思维 152
三、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实践方式 156
四、为我所用、体现特色的借鉴方式 157
第五节 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现实意义 161
一、提供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文化发展理念 161
二、提供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发展范式 162
三、提供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建设思路 16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机制缺失 166
一、“物质投入”与“舆论引导”的结合机制不健全 166
二、“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结合机制不健全 169
三、文化软实力的“硬化”机制不健全 172
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176
五、网络文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1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多重责任 187
一、维护文化边界与推进文化交流 188
二、捍卫主流意识形态与反对普世价值 190
三、维护话语权利与推动文化融合 191
四、保卫文化主权与反对文化霸权 192
五、维护文化安全与推动文化交流 1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制约因素 195
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195
二、不良文化传统的制约 196
三、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 2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借鉴 20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文化建设机制的启示 204
一、意识形态的类型及比照 205
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 208
三、意识形态的未来走向 210
四、现实启示 21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程、经验及启示 217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孕育和萌芽 218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初步发展与局部实践 220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曲折发展与全面实践 222
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 224
五、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22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文化建设举措 229
一、教育体制:官学、私塾、学校、书院 230
二、人才制度:养士、取士与用士 234
三、交流机制:包容、借鉴、交流 237
四、文化专制:焚书愚民、禁锢文化、钳制异端 242
第四节 苏联文化建设中的偏差及思考 243
一、封闭的文化体系 244
二、扭曲的意识形态 245
三、过激的知识分子政策 247
四、失误的文化改革措施 249
第五节 国外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选介 250
一、文化产业状况 250
二、文化遗产保护 255
三、创意文化成就 25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体系构建 260
第一节 文化力量的良性表达机制 260
一、文化力量研究的历史追溯 260
二、文化的力量的特征及一般表现形式 263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文化力量及作用方式 273
四、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表达机制 295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301
一、文化权益保障机制 301
二、文化经费保障机制 306
三、文化政策保障机制 309
第三节 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 310
一、文化传播观念创新机制 311
二、文化传播内容创新机制 312
三、文化传播方法创新机制 313
四、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 315
第四节 文化生态的培育机制 316
一、以政治文明改善文化生态 316
二、以物质文明改善文化生态 321
三、以社会文明改善文化生态 326
第五节 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332
一、建立利益激励机制 332
二、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335
三、建立绩效激励机制 338
第六节 文化安全的预警机制 339
一、文化安全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 340
二、文化安全预警工作的基本措施 343
第七节 中外文化交流机制 348
一、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国文化魅力 348
二、以扩大认同和宽容推动文化交流 349
三、积极探讨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 352
第八节 网络文化管理机制 355
一、加强引导,占领思想高地 356
二、政府主导,实现良性互动 358
三、重在预防,创新管理机制 360
第九节 宗教文化的引导和规范机制 362
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362
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原则定位 364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方法 366
第十节 民间信仰的管理和规范机制 371
一、民间信仰管理现状 372
二、民间信仰管理思路 376
参考文献 382
索引 393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