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反思(代序)&窦桂梅 7
第一章 回到素养·核心素养的修炼 12
我的三张名片 12
回首生命的来处 15
阅读:“精”神的底色 15
声影:“气”魄的张扬 18
基本功:“神”韵的历练 20
凭良心教书——我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23
在阅读中经营生活 29
小人书,叩开阅读之门 29
报纸杂志,开启视野之窗 30
名著,致力于根部滋养 31
在写作中沉淀生命 34
为什么要写 34
写什么 35
为什么而写 38
言语智慧从哪里来——听《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有感 40
文本结构的体现 41
体裁特点的隐现 42
文本主题的呈现 43
经验从哪里来——参加西苑学区专题研究的思考 48
学生的经验 48
教师的经验 51
教学引领者的经验 54
成长,需要回到“学习的常识” 56
阅读,回到经典 56
备课,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57
生活,融入“共同体”中 59
“专业”与“职业”的思考——由一节音乐课想到的 61
教学目标是否心中有数 62
教学细节是否有“教育”意识 64
教学的专业是否等同音乐的专业 65
语文教师须知道七件事 68
第二章 回到教研·如何引领教学 74
努力走向有效的听课、评课——有感于“有效课堂‘同题异构’课堂研讨” 74
什么是“有效课堂” 74
对教材的解读 75
如何“同题异构” 78
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需的生活 84
听课,听得出门道 85
评课,评得出名堂 88
写课,写得出水平 90
共读、共教、共写,共同成长——校本教研《三打白骨精》的实践与体会 97
意想 97
意图 98
意义 104
教学三问 109
教学是一门特别的专业 110
教学是一种格外的良心 113
教学是一份集体的智慧 116
管理耶?质量耶? 119
教学质量究竟是什么 119
教学管理者是干吗的 121
有效的质量从哪里来 123
说课这门功 125
什么是说课 125
为什么要说课 125
如何说课 126
说课的形象 132
第三章 回到课堂·思考的教室 136
识字课怎么上 136
我教一年级识字课《早操》 136
我听二年级识字课《祖国在我心中》 143
附教师反馈 148
语文主题单元怎么备课——《师恩难忘》教学点评 150
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 150
主题单元的语文课怎么备 154
主题教学如何深度备课——《三打白骨精》教学点评 159
课堂的“应变”与“调控” 159
主题教学怎样深度备课 163
附教师反馈 172
教学韵味,不仅仅是感觉——《枫叶如丹》教学点评 176
附教师反馈 181
一堂好课好在哪——从一节科学课看教学 183
经意与不经意之间 183
轻松与不轻松之间 185
圆满与不圆满之间 187
“秀”中方能“眉目清”——从一节数学课看教学 191
第四章 回到教改·教师应该怎么做 200
教育变革要回到一种慢的教育 200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204
超越教材 204
超越课堂 206
超越教师 208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211
一、研究的缘起 211
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构想 212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214
四、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阶段成果 216
“1+X课程”是什么 222
一、从三个故事说起 222
二、什么是“1+X课程” 224
三、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224
四、丰富性、人性化的课时设置 225
五、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 227
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教学思考、课堂实录 229
我和团队的思考 229
我和学生的创作 233
附专家点评 247
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主题教学”的新思考 255
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256
课程建设:回到儿童 261
团队引领:回到教师 263
从《丑小鸭》一课谈教学中的“三个走向” 267
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267
走向儿童心灵的深处 273
走向专业自我的深处 278
语文教育要给孩子一座田园,一座花园——《中国教师报》专访 281
我看“人文性与工具性”——从主题单元教材谈起 288
第五章 回到本原·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296
送给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三句话——清华附小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第一课 296
相信未来——2014届清华附小学生毕业典礼上送同学的三句话 298
2011年的教师节,该说点儿什么——清华附小教师节庆祝活动上的发言 303
最近要读的几本书——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结业式上的发言 306
多么青翠挺拔,多么阳光灿烂——写给女儿何松阳 310
善良,一个人的慧根 310
热爱,一缕头上的阳光 312
独立,一种坚强的性格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