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及方法篇 3
第一章 可持续性生计理论及其应用 3
一 生计与可持续生计 3
二 与生计有关的各类研究 4
三 关于可持续生计的研究 5
四 可持续生计框架 7
(一)持续性农户生计途径的基本概念 7
(二)可持续农户生计框架 14
第二章 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 24
一 指标选取原则 24
二 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 25
三 各级指标的定义与测度 27
(一)人力资本指标及测量 27
(二)自然资本指标及测量 29
(三)物质资本指标及测量 30
(四)金融资本指标及测量 31
(五)社会资本指标及测量 32
第三章 生计资本计算 34
一 应用AHP方法进行指标赋权 34
二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35
(一)问卷调查 35
(二)问卷设计 36
(三)结果分析 37
(四)生计资本测算 40
应用篇 45
专题一 生态补偿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 45
第四章 可持续生计途径的应用 45
一 可持续生计途径应用 45
(一)在规划确认和设计上的应用 45
(二)规划新的项目 46
(三)检查评估现有的发展活动 48
(四)监测与评估 49
二 可持续生计途径的应用方法 49
三 可持续生计途径的启示 53
第五章 可持续生计途径的实践方法 55
一 干旱和水资源的安全 55
二 修路:以贫困为中心 60
三 KIPEPEO项目 66
四 可持续生计途径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 71
(一)印度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地区农村生计项目的设计 71
(二)DELIVERI项目 77
第六章 关于“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 83
一 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 84
二 PES的内容 85
(一)生态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86
(二)PES的特性 88
三 PES的案例应用比较研究 89
(一)逻辑上的差异 89
(二)具体实施原则的差异 90
(三)实施理念的差异 90
(四)制度上的差异 94
四 对中国的启示 97
(一)政策法律框架下的项目运作是实现补偿的方式 97
(二)补偿政策的实现要与其他政策的调整相结合 97
(三)政策和市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98
(四)多样化的补偿形式 98
五 小结 99
第七章 张掖市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评价 101
一 问题的提出 101
二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102
三 问卷调查 104
四 研究方法 104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 105
(二)调查方法 105
五 研究结果分析 109
(一)不同区域农户生计资本的状况 109
(二)农户生计的整体水平 111
第八章 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13
一 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 113
(一)农户内部影响因素 115
(二)外部影响因素 116
二 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17
(一)模型选择和设计 117
(二)调查结果分析 120
(三)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121
第九章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125
一 因果关系分析 126
二 影响分析 130
(一)情景设计 130
(二)结果分析 132
第十章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139
一 生计多样化指数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 140
(一)不同区域农户生计策略的状况 140
(二)生计多样化指数的测算 141
(三)生计多样化指数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 143
二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 144
三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147
(一)生态补偿方式选择 148
(二)生态补偿方式对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 149
第十一章 激励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制度创新设计 151
一 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 152
二 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 153
三 公平有效的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154
(一)多元补偿机制 155
(二)其他配套保障机制 156
专题二 西部地区劳动力流转引起的农户生计问题研究 161
第十二章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转研究 161
一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研究 161
(一)有关劳动力转移的文献综述 161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界定 163
(三)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般规律 166
(四)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 172
(五)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机制分析 190
二 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规模 191
(一)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 191
(二)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的省际差异 192
(三)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的从业产业构成状况 194
(四)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流向构成状况 196
三 西部农村劳动力及转移现状分析 198
(一)西部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 198
(二)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征分析 206
(三)小结 211
第十三章 调查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征分析 213
一 研究方法 213
二 研究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分析 215
(一)调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构 215
(二)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 215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特点 216
(四)农村劳动力异地务农务工特征明显 217
第十四章 外出务工农户家庭生计资本调查与评估 219
一 构建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 219
二 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评估 221
第十五章 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 223
一 生计多样化指数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 223
(一)不同区域农户生计策略的状况 223
(二)生计多样化指数的测算 224
(三)生计多样化指数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 225
二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 227
第十六章 劳动力流转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229
一 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变量描述 229
二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233
(一)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自然资本的影响 234
(二)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人力资本的影响 235
(三)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金融资本的影响 235
(四)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物质资本的影响 236
(五)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 236
第十七章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对策与建议 238
一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 238
二 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 239
三 逐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水平 239
四 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建设 240
五 创新社会建设机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40
六 依托特色资源,发挥西部自然资源优势 241
专题三 农户生计资本对其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 245
第十八章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有关风险的界定 245
一 脆弱性背景——风险冲击 246
二 农户生计风险的界定 247
三 农户生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249
(一)农户的“事前”风险防范策略 251
(二)农户的“事后”风险处理策略 253
(三)本研究的假定 255
第十九章 农户生计资本对其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 257
一 数据来源 257
二 模型选择与计量结果分析 258
(一)模型建立 258
(二)主要变量 258
(三)回归参数估计结果 260
三 结论及启示 263
附录一 张掖市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264
附录二 黑河流域农户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267
参考文献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