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儒学的全体大用与多维视域 1
一、儒学与经学 4
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 4
程颐《伊川易传》的义理建构 14
宋儒的《论语》诠释与儒学重建 42
朱熹《大学》“明明德”诠释的理学意蕴 56
宋儒的义理解经与书院讲义 70
二、儒学的哲学视域 83
义理之学与中国哲学 83
先秦儒家的性理哲学观念 88
性理学的建构与中国哲学的精神 99
如何解读朱熹格物致知论 113
王阳明的“良知”:从工夫到本体 120
三、儒学的宗教视域 130
《五经》:儒家信仰的源头 130
《四书》:儒家信仰形态的建构 138
朱熹的《四书》学与儒家人文信仰 146
儒家人文信仰的价值重估 158
四、儒学的教育视域 166
儒家人文教育论纲 166
儒家教育的人文精神 173
儒家教育传统的学、术、道 191
五、儒学的伦理视域 209
儒家主体性伦理和安身立命 209
胡宏的伦理思想 224
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 241
六、儒学的政治视域 255
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理念 255
“儒—法”互补与“外王之道” 257
胡安国《春秋传》道统论的政治文化意义 268
曾国藩的礼学与礼治 282
七、儒学的人格心理视域 291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291
湖湘士人的血性人格 312
王船山的狂狷思想及其精神气质 323
曾国藩、左宗棠的狂狷型人格分析 334
八、儒学的科学技术、文化地理视域 347
儒家的科技观念与科技教育 347
儒学的学术旨趣与地域学统 361
湘学的旨趣与学统 381
后记 399
朱汉民简介与著作目录 400